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手工技艺 > 编织

侗族竹编技艺

作者:吴万源 【字体:

  侗乡满山满岭竹林。侗族人民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竹编技术和经验。侗族聚居的会同县会同竹器厂,应国家外交部、外贸部、文化部和对外友协等部门的邀请,选送花篮、花瓶、提盒、动物等竹编工艺品13件,参加美国、法国、坦桑尼亚、刚果、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博览会。1987年底,会同竹器厂侗族工艺美术师李盛国、以竹编技师的身份,参加中国竹编技术组,派往非洲圣美多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担任技术培训任务,为圣美多培训竹编人才。教会他们使用工具、选竹备料、做模具、制篾编织、染色油漆、防霉防蛀处理等一列系基本操着技术。还教会他们制作面包篮、水果盘、字纸篓、有盖提篮、灯罩、窗帘、晒箕、平斗凳、插手椅、围椅、茶几、方桌、草帽、扇子、提袋、草席等产品,一干就是5年。199286日,会同竹器厂一厂长杨庆由(侗族)任组长兼竹编技师、粟则肖(侗族)任竹家具技师,组成专家组,再次赴圣美多传艺。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海外生根开花结果,传播着中国人民包括侗族人民在内的友谊。圣美多总理说:“圣美多到处生长着竹子,就是不会利用。现在好了,中国专家帮助我们开发资源,培训技术,今后能对圣美多的就业、丰富市场、发展经济起到作用。我很高兴!感谢中国朋友”。贵州省三穗县侗乡斗笠,-20世纪30年代曾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从70年代以来,三穗都送斗笠参加广交会。1975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在广交会上,一眼看中了三穗瓦寨斗笠,高兴地采购了三穗瓦寨斗笠。瓦寨斗笠,带着侗乡人民的情谊,由美国总统,远涉重洋,带到了美国。从1972年起,三穗县每年还出口细篾竹篓11.5万只,其中,青洞侗乡产品,占60%以上,有“细篾竹篮之乡”的美称。侗乡竹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国际市场。

 

 

来源:《湖南民族探秘》(上卷)
日期:2011-05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