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织锦的传统图纹约有409种。其中“上下斜”斜纹彩色织锦图纹200余种,“对斜”平纹素色织锦图纹150余种,土家花带图纹50余种。图纹涉及动物、植物、生活生产用品、天象地属、文字、几何勾纹及其他综合类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被称之为“高度浓缩了的土家族文化”、“研究土家族文化的活化石”。
在土家织锦的各类纹样中,工艺最有魅力的要数被民间称之为“美不过的岩墙花”。它取大山中岩石墙面结构的纹理和植物花卉组成,其色调变化丰富,冷暖转化自然,造型取其意而得其神。多种织物组织结构在同一图纹中互相穿插排列,一时斜纹,又一时平纹,工艺复杂而合理,从而构成了一种特殊的肌理畅想曲。
“扎土盖”是土家织锦中最常用的纹样之一。“扎土盖”是汉语“万字格”的土家译音。“扎土盖”万字格既可单独成型,也可将万字纹分解成为各种勾纹,大量作为陪衬和填充物使用,成为土家织锦突出的装饰特点。“万字流水”以“扎土盖”卍纹为主体,排列组合,变形分解,字字相连,勾勾相扣,流畅且视觉动感极强。它表示了土家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永不衰竭的美好愿望。“万字格”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古老装饰纹样之一,隐喻着两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渊源。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整个民族工艺文化中占主要地位,对见证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独特的价值。
1.文化艺术价值:土家织锦体现了湘西北土家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渊源,充分反映了土家民族的审美情操和民族意识。敬重先祖英雄,崇拜天地自然,以独特的方式显露出土家人的物质文化属性。早在20世纪30年代,湘西的土家织锦就远征东西各国展示,之后更多成为世人了解土家民族的品牌形象。土家织锦是研究土家文化的重要窗口。
土家织锦数百种纹样,不仅潜藏着民族渊源的轨迹,在隐喻民族文化的意义上,它形成了特殊的直观化的艺术语言,构成了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寓意。鲜明的色彩选择,明显地具有人类学文化内涵的色彩象征。它所含有的整体构成和色彩的表象意义,直线造型,对称扩张,尚黑忌白,极色平衡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土家人的审美习惯和艺术取向。
土家织锦因其材料和工艺的制约而形成其独有的技艺美感,这给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某种启迪。限制造就了千差万别的各种艺术形式,创造者的才能在限制中会有用武之地。织锦作为有目的地向人类提供具有实用和审美的造物活动,正是在限制中不断发展创新,并提升出高度熟练、自成体系的专门化的织造技巧,体现出创造者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高度创造性的技艺美感。
2.社会历史价值:土家织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也是湘西北土家地区社会发展历程的缩影。从土著先民的原始织造到賨布、兰干细布,再到斑布、溪峒布,最后定型为土家织锦,这一过程正好印证了土家民族从原始走向现代,融合多部族聚集发展成为单一民族的经历。同时也是酉水两岸土家社区生产力发展的写照。它以丰富的图纹形式讲述着古老文明的历史进程:“窝毕”(蛇花)和“实毕”(小动物)等是原始渔猎时代的代表;“神龛花”和“六乔花”等是刀耕火种农业的痕迹;“土王一颗印”和“老司衣”等是800年土司统治的见证;“福禄寿喜”和“万字流水”等则是改土归流后汉文化的融合。至于“四十八勾”和“台台花”更是以独特的静态形式、民俗活动和精神心态三个空间层次,展示了土家族人们的原始宗教的信仰和崇拜,被称为“写”在织物上的土家历史。
3.民族学价值:土家织锦与土家语言、土家民俗共同构成了土家族最显著的标志,影响着整个土家社区。而土家织锦又是其中唯一能固定时空,跨越历史长河的平面直观的视觉形象。
土家织锦与土家民俗息息相关,它已渗透于土家人生活生产中的方方面面,并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土家人在婚嫁的六道程序中都是由土家织锦联系起来的,西兰卡普成为姑娘人品价值的标记,从而民间就有了“养女不织花,顺如(还不如)莫养她”的习俗。所以土家织锦的形成发展和价值取向都离不开民俗民风。反过来,土家织锦的兴衰也直接影响着土家民俗民风。现实告诉我们,在湘鄂渝黔的土家社区里,土家语言、民俗活动“舍巴日”消亡的地方,是绝对不可能生存土家织锦的。这就是至今原生态的民间织造只能生存在湘西北酉水流域的根本原因。因此,土家织锦对土家民族的认同性和增强土家民族的凝聚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是联系土家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纽带。
人类的非物质文化与生物界一样,充满了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多样性是自然界和人类文化的本质,是万物和谐相生的必要条件。土家织锦是我国少数民族众多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好土家织锦符合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4.科学价值:“经花”是中国最古老的织花工艺。而土家花带却给现代人展现了一个“通经通纬”的“经花”典型,有织造“活化石”之称。由于西兰卡普“通经断纬”的织造技术所限定,同一图案、同一种色彩在直线方向呈现基本一致,体现了汉唐的“经锦”遗风。西兰卡普的腰式斜织机与两千多年前汉代的斜织机惊人相似。其杠杆的原理、综线的运用等都为今天研究织造科学和织造历史的进程提供了现实依据。
土家织锦传统的原材料均采用纯自然的天然物质,特别是染织方法,科学而地道,是保护环境生态平衡的需要,对大自然无污染,有的反而有净化的功能。不少植物染料本身就是中草药,可以食用、药用。如黄栀子就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所以染色的织物不仅色泽鲜美,对人体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有益健康。靛蓝染色用的是消炎祛湿的大青叶,也是制造板蓝根药物的原料。在当前化学染料给人们生存环境带来污染时,提倡天然染料加工,有利于生态平衡,回归自然。
土家织锦的手工技艺十分精湛和科学,因其站(经)密大于喂(纬)密,所以纬花的构成斜线都小于45。,形成了横向大于纵向的菱形的图纹语汇。特别是在同一水平喂(纬)线上,同时运用“对斜”(斜纹)和“上下斜”(平纹)两种不同的组织结构,并上下、左右相间“起花”,其工艺实为罕见,有较高的科学借鉴和参考价值。
5.传承利用价值:土家织锦在中国工艺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它集各类织锦之长,兼容包纳。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里,它能避开现代文明的冲撞,向现代生活靠拢。20世纪80年代,由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负责设计、龙山县织锦厂承担制作的大型壁挂《张家界风光》,以150平方米的巨幅,响亮艳重的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悬挂于长沙火车站之候车厅,为世人所关注,成为古老传统手工技艺服务于现代文明之典范。多年来,广大的工艺美术工作者与民间艺人苦心研究,挖掘开发了床套、壁挂、沙发靠垫、挂包、服饰等八大系列数百个土家织锦的花色新品种,并在全国重大展赛中频频获奖。民族民间的工艺文化,自然本源的织造材料,新颖实用的生活用品,越来越受到现代人们的青睐。从某种意义上讲,上家织锦的手工技艺目前还不会被现代工业化生产所模仿和取代。如果能成为与现代工业平行共存的民间织造,有待于土家织锦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手工技艺是人类文明的基础,现代计算机是人脑与人手的延伸,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之一。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人的进化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今天,重提手工价值有着现实的重大意义。因此,发掘、抢救、保护、发展好土家织锦这一民族瑰宝,对促进民族的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