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手工技艺 > 编织

土家织锦图纹台台花——酉水土家儿女的“摇篮曲”

作者:田明;张心平;田大年;黄青松 【字体:

盖裙是酉水流域土家族儿童的特定用物。它是在一米见方的黑色家织土布上,由三面各约15厘米宽的土家锦“台台花”镶饰而成。是外婆家“看(望)月子”时必须送给小外孙的两件礼物之一。盖裙不但美观漂亮,而且实用。平时在家里,它是包裹婴儿的襁褓,出门游玩,它又可作贴身背负的软背兜。特别是把它覆盖在婴儿的窝窝背笼(摇篮)上,既可保暖、遮光,又有防范白虎,保护小孩生灵的功能(图5-1)。

 

“台台花”是盖裙上的特定装饰图纹。土家织锦因其工艺上的限制,正面复纱跨度小而均等,它只适合表现斜线、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的图形(图5-2)。清“改土归流”以前的传统图案,几乎全是令人看来带“抽象”和“半抽象”意味的几何纹。它们简练、率直、刚劲,达到了“得意忘形”的境地,也形成了土家织锦“名存形异”的艺术特色。“台台花”是“改土归流”以前的图纹样式。(此处根据深圳大学田少煦教授的论著《土家族盖裙图案考析》(《贵州民族研究》,1998年第3期)和《土家族民间工艺的文化内涵》(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相关内容综合改编,本文有删节。)除“小船纹”和“水波纹”之外,那一组看上去似“面纹形”的几何菱形无法判断那是什么:在一个较大的菱形图形内,一条三波的线位于两个对称的小点上方;一个近似矩形的图形置于中间;下部是一个倒置的菱形。据许多织锦老艺人说,他们把这两个对称的小点叫“阳雀眼睛”,意指它跟“阳雀花”图案中的眼睛织造相似。而对这个菱形是什么却一无所知,也只能从有“眼睛”的启示中感悟这是“脑壳”(头),所以就必须从另两个有确切名称的图案上来综合考虑(图5-3)。 

T00072_00_2

(图5-1  台台花盖裙)

T00073_00_1

(图5-2  台台花)

T00082_00_1

(图5-3  台台花平面分解示意图)

 

盖裙流行于湘西北酉水流域的龙山、永顺、保靖和古丈四县的土家山寨,是一种地域文化现象。盖裙的图案选择只能用“台台花”一种,其他都不可以。而用“台台花”也只能用于盖裙一种,其他也不可以,这就更为盖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台台花”锦呈长条状,本地汉语方言把“条条”读成“台台”,故称“台台花”。“台台花”是二方连续式的组合纹样。整个“台台花”图纹以桃红、浅绿、淡黄等娇嫩的色彩为主,小块而艳丽的锦条包围着盖裙大面积的黑色,素雅中显出几分生机。它由“补毕伙”(土家语小船)、“泽哦哩”(土家语水波浪)和“阳雀眼睛”的“面纹形”三种基本纹样组合构成。

 

这三种基本纹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因此,从整个图案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构成寓意跟《舍巴歌》中的人类起源的传说及湘西北民俗“旱龙船”是一脉相承的。二方连续的水波浪接连不断,与七天洪水泛滥相对应;水面的小船纹,是洪水中葫芦化为的“船”;占主导位置的菱形面纹形处于船的正中,面纹形上分别换以不同的颜色,形成红色、淡绿(淡黄)色,这与“旱龙船”中“冗妮”(傩母)、“布所”(傩公)的红、白脸以及兄妹俩在这个传说中的主要位置是一致的(图5-4)。由于传统土家锦用色有“忌白尚黑”之俗,忌讳成块的白色出现,“台台花”中的白脸才织成淡绿(黄)等浅色。图案中的洪水、小船、面纹三种形象各自分开,互不遮挡,但又贯通一气,主次分明,形式和内容在这里得到较为完美的契合。

 

T00074_00_1

(图5-4  傩公和傩母)

 

著名的民俗学家钟前孜先生指出:“不将民间艺术当作民俗现象来考察,不研究它与其他民俗活动的联系,就使民间美术失去了依托,不可能对民间美术有深层的了解。”(钟敬文:《民俗与民间艺术·序》,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盖裙是一种服饰,属民间美术范畴,同时更是一种民俗用品。因此,“台台花”必定与湘西北土家族民俗活动分不开,与图纹中蕴含的民族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赶白虎”是湘西北土家族颇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民间有“白虎当堂坐,无灾必有祸”之民谚。“台台花”与“赶白虎”习俗同时发生于湘西北酉水流域,绝不是一种偶然巧合。它印证着土家族先民“板楣蛮”、“八蛮”与其后裔相承袭的文化渊源,反映了这一支土家人憎恨白虎,崇拜祖先和渴求子孙繁衍的心理特征。

 

“台台花”在民俗中的相应关系,构成了其空间结构,使物态形成在民俗活动中得以展示,并实现其功能。所以,“台台花”盖裙的运用与“赶白虎”的民俗有着内在的联系,是“赶白虎”民俗的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民俗含义是其他图案难以代替的。但是在其他一些文献资料中,常常可看到将“台台花”说成是“白虎图腾”的议论,有的甚至大胆地将“台台花”改名为“台台虎”。在此,我们不想花太多的笔墨去阐论是非,只是感到一个盛行“赶白虎”的民俗,仇恨白虎达到谈虎色变的民族,怎么会把最忌讳的克星精美地镶饰在盖裙上,让它日夜威慑和啃噬着后代的魂魄呢?

 

所以,由于“台台花”特殊的文化内涵,土家人把这一组合图案一直作为儿童的拟用品而不随意乱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图案在形成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在历史的烟波中逐渐被后人忘却,保存下来的只是它特定用途的美丽的躯壳。尽管时至今日“台台花”出现了几种略有差异的构图,但它始终保留着水纹、船纹、面纹三种基本图形和排列的方式。它犹如一支古老而深沉的摇篮曲,伴随着土家一代代子孙,从远古走到今天(图5-5)。

 

T00075_00_1

(图5-5  老人、小孩和使用中的台台花盖裙)

来源:《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
日期:2011-05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