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手工技艺 > 刺绣

湘西苗绣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作者:龙颂江;张心平 【字体:

刺绣的图纹设计具有多种文化内涵,主要有:追记民族起源及发展迁徙的几何形图案;祈祷部落家族繁衍无穷的多方钩折系列纹样;向往美好和平,反映喜庆、吉祥、人寿、年丰、友好的物象花纹;陶冶生活情趣的自然及幻想性影像形状。苗族刺绣往往根据具体的绣饰对象,对源于生活的艺术内容进行加工,对有关细节进行修饰,以适合苗族人民的审美心理和环境需求。如鱼虾花草的结合,象征虾生鱼养,子孙繁衍;花开草绿,欣欣向荣,表现其向往自由繁荣的理想世界;一些几何图案的排列组合,如根据盘瓠神话故事中的龙犬“身披二十四道斑纹”制作的二十四钩折纹样,则暗示着氏族祖先迁徙的曲折路线,起着记叙历史的作用。既有装饰的美感,又有不忘祖先的寓意。还有一些单独物体图案的巧妙配合,表现了苗民敬祖的习俗与美德。有些地区的龙纹,反映敬仰祖先仡戎的心理意识;均衡构图的“母子龙”象征祖孙温存团聚;“对偶龙”象征生活的乐趣丰满。

 

苗族织绣图案归纳起来有枝纹、坨纹、角纹、边纹、方纹五种形式。其独立个体枝纹点补图案中的空稀部位,具有多方形体的坨纹应用自如,匀称的角纹单用或配合其他形式灵活有致,两方连续的边纹可直可折,四方交接的方纹连续无穷。

 

苗族刺绣锦带是苗族精神思想、智慧技能的载体。历史上按服饰特色不同而把湘西苗族分为红、青、白、花、黑几个分支。各宗支都利用各具特色的织绣品表现祭拜祖先或其重大发明的主题,永记其宗德祖功。仡黎崇拜龙犬尚喜趋黑,仡僚崇拜名花尚喜五色,仡僰崇拜夔尚白色,仡夷崇拜麒麟尚喜青色,仡僮崇拜龙凤尚喜红色。在苗绣图案配色时,不同分支都各有自己的图案内容主体性和用色的趋向性。如红苗尚红,青苗尚青,白苗尚白,黑苗尚黑,花苗尚花等。整体注重底色与织绣线色的和谐,主色与辅色的线面穿插,装饰对象与应用场合的鲜明与交融,讲究就物论饰,妙趣横生。

 

当然,服饰颜色也注意与周围环境相调和,与生产劳动相适应。在林中生活的氏族把自己打扮得同环境色彩一样,使凶恶的野兽难以辨认,主要以黑色及青色为基本色调。水边的氏族,则要以青色或绿色等为主色调来装扮自己。在高寒山区以畜牧业为主的氏族,则多以白色、灰色等颜色装扮自己。在此基础上,根据装饰对象不同,配色又有差异。青、中年妇女服饰和室内装饰,用色对比显得强烈、浓艳一些,多以红、黄、绿、白等暖色线绣织;老年妇女服装和用于生产劳动的装饰对象,则多以青、蓝、黑、紫等冷色线绣织。单色和多色的用法,也要依据装饰对象和图案来定,老年人绣织简单图案,一般用单色或同类色线绣织;年轻人自备自用的,图案要繁复一些,喜用多种色线配合绣织。从古到今,对一个苗族姑娘的评价,多以其绣织装饰艺术为一重要准绳,每个姑娘从小到大都非常认真地从事这一工艺,争取受到人们的宠爱和器重。

 

刺绣锦带是沟通感情的桥梁。苗族青年相亲相爱,常以织带“熊縏”、“卡本”佩饰作互赠的信物。民国时期学者石启贵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指出,苗族青年男女“如情投意合,双方赠物为凭,俗谓之‘换彩’,以昭信守。男所赠者,为戒指、手镯、项圈、花绒布匹、绸缎、糖饼之类。女所赠者,为花巾、花带、裙、鞋、荷包、银饰之类。”他们以赠送织绣品等作为联络感情的桥梁,有苗《竹枝词》唱道:“花带织了三尺长,送给阿哥系腰上,情哥莫嫌带子短,要知情意更深长。”有了这种“信物”作“把凭”,才能动媒提亲。若一方失信悔约,就要受到另一方谴责。失“信物”方还要说明原因,赔礼道歉,接受对方的处罚和要求。若一方不愿收回这“把凭”,关系仍要长期保持下去。在其他交往中,不论是个人的、集体的,在多种场合,都要赠送锦带刺绣品,以示情义结定,感情融合。

 

刺绣是苗族生活装饰的重要内容,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服装上。此外,门帘、被面、床檐、壁挂、坐垫、鞋帕、佩饰等方面,都用刺绣来装饰。近代以来,刺绣又是国内外市场上重要的旅游商品。如今苗族刺绣的特色取向从反映本民族氏族族徽、族谱艺术,拓宽到展示祖国各地风俗、名胜景观艺术;产品由本民族的需要很快涌向了经济大市场,品种上不断增多,用途上不断拓宽。如织锦花带由一般的捆腰带、背带发展到领带、吉他带、相机带、挎包带……各种日用品日益增多。湘西有许多著名的苗族织绣品市场,如花垣的麻栗场、吉卫,凤凰的三江,吉首的矮寨,保靖的中心,古丈的龙鼻嘴,泸溪的兴隆场等大墟场。各类“熊莱卡本”、“熊縏卡谱”工艺品遍及全国,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法国、东欧十多个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

 

 

来源:《湘西民间工艺美术精粹》
日期:2007-08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