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手工技艺 > 剪纸纸扎

锉花纹样之麒麟纹样

作者:田茂军 【字体:

麒麟为传说中的仁兽,与龙、凤、龟并称为“四灵”。关于其形象的描绘古来甚多,普通的说法是:麒为雄,麟为雌,麋身,马足,鱼鳞,牛尾,一角,角端有肉。《说文》云:“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麟,麋身牛尾,狼头,一角,黄色,圆蹄,角端有肉。”麒麟的出身也不平凡,《春秋运斗枢》言“机星散则得麟生”,《春秋保乾图》称“岁星散为麟”,可见是天上星辰下凡演化而生。

 

作为仁兽,麒麟与龙、凤、龟一同与神学政治紧密相连。对此,古代曲籍中记述颇多。如《毛诗义疏》云:“王者至仁则出。”《太平御览》引《春秋感精符》:“王者不刳胎、不破卵,则出于郊。”又“王者德化旁流四表,则麒麟臻其囿”。此皆为正说,也有反语,如《礼记·礼运》:“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麒麟在郊薮。”还有陈述先史事迹以警策者,如《尚书》:“黄帝时,麒麟在囿。”

 

关于麒麟的品德,古来记述也颇详尽,其中心不外乎仁。西凉武昭王《麒麟颂》云:“一角圆蹄,行中规矩,游必择地,翔而后处,不蹈陷阱,不罹罗罟。”《宋书·符瑞志》曰:“含仁而戴义,不饮洿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讲得最全面的要算《说苑》:“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后践,位平然后处,不群居,不旅行,纷兮其质文也,幽间循循如也。”总之,是一副仁厚君子的谦谦风度。此外,麒麟的特性还有“毛虫之长”(《征祥记》),“毛虫三百六十而麟为之长”(《大戴礼记》),“寿千岁”(《抱朴子》)。总之正史典籍记载的文字中,麒麟作为美德的象征,总是与帝王天子的德政功绩相互关连。

 

在普通百姓那里,麒麟则被视为送子神物,为生育神,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麒麟送子”文化事象。旧时,麒麟送子的主题既见于图画、祝颂之语,也见于岁时活动,表现方式十分广泛。其意在于祈求、祝颂早生贵子,子孙贤德。民间传说孔子也为麒麟所送,孔子在出生之前,有只麒麟来到他家院里,口吐玉书。书中记载着这位大圣人未来的命运,说他本是王侯的种子,却生不逢时,这就是“麟吐玉书”的来历。孔子出生后被称为“麒麟儿”。杜甫诗《徐卿二子歌》曰:“君不见徐卿二子生奇绝,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汉武帝时,在未央宫建有麒麟阁,图绘功臣肖像,这自然也是将麒麟与才俊之士相联系。稍后,又有“天仙送子”的传说,麒麟由原来的直接象征有出息的子孙,转化为可求子嗣的送子灵兽。于是,麒麟送子的文化事象便诞生了。麒麟因这两方面的意义而被奉为吉祥物,在民间广为运用。

 

首先,人们以麒麟喻仁厚贤德的子孙,以其形象寄寓这方面的意义。汉语中除“麒麟儿”称呼外,尚有“麟子凤雏”之谓,比喻贵族子孙。又有“鳞趾”,语出《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言周文王的子孙知礼行善,后用以祝颂子孙贤慧。旧时常以“麟趾呈祥”作为结婚喜联的横额,祝颂生育仁厚的后代。婚联为:

 

友以瑟友以琴梅花香渡桃花暖

麟之趾麟之定仙人信讨玉人来

 

又有贺生喜联为:

 

石麟果是真麟趾

雏凤池于老凤声

 

小儿长命锁有以金银打制成麒麟形状的,以寄“麟子”之意。有的则以玉石雕成麒麟挂饰,戴在脖子上。唐时官服中绣有麒麟图,称麒麟袍,见于《旧唐书·舆服志》。清代武官服饰补子图案中,武官一品补子图案为麒麟,可见地位之高。T00165_00

湘西苗族帐檐中的麒麟送子图采自麻明进《苗族装饰技术》)

 

汉族的“麒麟送子”图案可分作简繁两种。繁者以童子为中心,戴长命锁,持莲抱笙,有仙人相随。有的为童子骑麒麟,角挂一书,童子背后有一群仕女护送,仕女张伞持扇。简者仅为童子一人,骑麒麟,手执莲华或如意。这种图案多见于结婚、寝室用品,也用于祝贺出生的饰物。

 

麒麟送子牌画中有的左右刻对联一副,联云:“天上麒麟儿,人间状元郎。”在民间岁时活动中,还有表现“麒麟送子”的,据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载,近代长沙就有这种民俗,正月耍龙灯时,龙灯队伍来到主家门前,将龙绕不孕妇女舞一圈,然后将龙身缩短,上边骑一小孩,在主家堂前绕行一周,就算是麒从形象看,麒麟头尾、躯体的确像龙,是龙身的压缩,但其角、其足又像鹿,可见是从鹿演化而来。如上文所述,古书云麒麟有角,并且“麋身”,麋是一种鹿,称麋鹿,民间俗称“四不像”。《尔雅》云:“麋,大鹿也。牛尾,一角。”由此可见,被称为麒麟的仁兽,大体上应是鹿,所以麒麟一词的构造也以鹿为部首。古代有《鹿鸣》诗,有鹿鸣宴,民间还有白鹿传说。总之,白鹿也被视为一种祥瑞之兽,带有一种神圣神秘的色彩。

 

苗族锉花中的麒麟送子图从汉族的同类图案演化而来,有的头、尾似龙,身似狮,足似鹿,头上无角。一般在帐檐花等大型作品中出现,呈左右对称构图,一边一组,麒麟背上站一男童,手执如意,麒麟后面跟一女童,一手执花,一手执扇,与麒麟背上的男童遥相呼应。另一种较为小型的麒麟送子图运用于门帘、背裙以及妇女服饰花样中,为单独纹样,麒麟头、尾似龙,身似狮,足似鹿,头上有一角。麒麟背上骑坐一戴冠童子,手执桂花枝和如意。麒麟周围补以蝴蝶、花草等图案,构图严谨而完整,形成了虚实相生、阴阳对比的审美效果。

 

来源:《锉刀下的风景:湘西苗族剪纸的文化探寻》
日期:2001-12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