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手工技艺 > 剪纸纸扎

锉花纹样之狮子纹样

作者:田茂军 【字体:

苗族锉花中的狮子纹样也较多见,在服饰及日常用品装饰图案中都有表现。狮子在湘西苗族人民心目中,是吉祥喜庆的象征。苗族每个正月份都要举行隆重而盛大的“百狮会”。各村寨按约定的时间,倾寨而出,来到约定的地点,举行会狮、比狮、抢狮的系列活动。会狮场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几十只人扮的雄狮踏着鼓点,模仿狮子行走坐卧、俯仰跳跃,时而表演爬桌登天,时而表演蛟龙绞柱,或单舞,或群舞。会狮场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百狮会已成为苗族年节活动中的重要节目。

 

汉族称虎为百兽之王,有时亦称狮为百兽之王。狮子虽不是中国的土特产,但中国却有着悠久而丰富的狮文化。从古籍记载可知,狮子远凶于虎豹。狮又名狻猊、狻鹰。《尔雅》曰:“狻鹰食虎豹。”《注》云:“狻鹰,即狮子也。出西域。”《宋书》云:“外国有狮子,威服百兽。”也许狮与现实中的狮相去不远,因而较少玄秘的光环。狮因其在百兽中的地位,被借以象征人世的权势和富贵。狮子凶猛威严,又被借以镇宅驱邪。旧时,宫殿衙署门外及大户人家的门外两旁大多蹲放一对石狮,左边为雌,脚下依小狮;右边为雄,脚下踩一绣球。石狮卷发突眼,张口施爪,成为“守门神”。另外,在一些庙门口、陵墓前、大桥上,均雕刻石狮以镇邪避祟。(见附图)

T00160_00

狮子(窗花)山西段改苏藏

T00160_00

狮子(窗花)山西侯马董光辉作

狮古时也写作师,与之同音。后因字义不同而分成两字后,民间又以狮谐音师,便赋以吉祥意象。古代官制有太师、少师之谓。太师为三公之一,少师为三孤之一,都是指导、辅佐天子、皇上的高官。另一说左边的狮子代表太师,是朝廷中的最高官阶;右边的狮子代表少保,是王子的年轻侍卫。由于太师和少保在朝廷中具有很大的权力,所以被看作高官的代表,人们就以石狮祝人官运亨通,飞黄腾达。明清武官制服中,其补子绣像以各种动物为标志,二品官的标志就是狮子,表现在民间美术图案上,就绘有太狮少狮图,为大小两只狮子相戏。又有双狮戏球图,民间称为狮子滚绣球,以表示吉祥、喜庆。俗传雌雄二狮相戏时,它们的毛缠在一起,滚而成球,小狮子便从球中产生。此处的绣球也为吉祥之物,还带有求子和生殖的意义。它的各种变形图案称为“绣球锦”、“绣球纹”,广泛应用于服饰、建筑、家具、什器等方面。民间有狮子舞,有的称“五方狮子舞”,为年节及其他岁时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一般为缀结或彩饰狮子外套,人居其中,模仿狮子动作舞蹈,前有一人执绣球引逗、戏弄。这种民间舞蹈后来被搬上杂技舞台,传以迄今并走出国门。

 

此外,狮在佛教文化中还占有一定的地位,这也给它增添了神圣、吉祥的意义。佛教经籍喻佛为狮,《大智度论》云:“佛为人中狮子”,又《释氏要揽》引《治禅经后序》云:“天竺大乘沙门佛陀斯那天才特技,诸国独步,内外综博,无籍不练,世人咸曰人中狮子。”尘世常以此喻出类拔萃的人物,犹如狮为百兽之王。佛所坐卧称“狮子座”、“狮子床”。宋时,僧人于重阳节举行的法会称“狮子会”。还有“狮子吼”,世人皆知此为喻悍妻之凶,佛教本义却是比喻佛主讲经,声震世界。《维摩经·佛国品》云:“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常侍于佛之左右的文殊菩萨以狮子为坐骑,此菩萨又称“妙德”、“妙吉祥”,为智慧的象征。

 

狮与龙也有联系。龙生九子中,老五称“椒图”,其形象就是怒目圆睁、眦牙裂嘴的狮头,大多立于门首或在大门上,口衔门环。老九称“狴犴”,也是一只巨口大张的狮头,大多作牢狱的门框设计。这里均有守卫和镇宅、镇邪的含义。

 

另一种传说的异兽——獬豸,又称为独角兽,从其形象来看,应算是狮子的变形。汉时杨孚《异物志》云:“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楚王尝获此兽,因象其形,以制衣冠。”《后汉书·舆服志》云:“法冠,执法者服之,或谓之獬豸冠。”所以古代法官戴的帽子称为獬豸冠。直到清代御史及按察使补服图案即绣獬豸。因其能辨曲直、触邪佞,人敬之其形,便成为执法严明的标志。从内在含蕴上看,狮子与獬豸的象征意义也是相通的。

 

苗族锉花中的狮子纹样主要用于帐檐、门帘、背裙等大型作品中,服饰中选用较少。一般成对称图案构图,一左一右,苗族说是一雌一雄。(见附图)

 

T00162_00 - 副本T00162_00

锉花中的对狮

 

 

来源:《锉刀下的风景:湘西苗族剪纸的文化探寻》
日期:2001-12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