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手工技艺 > 印染

苗族扎染制作工艺

作者:龙湘平 【字体:

扎染,古代称为“绞缬”,它是民间常用的一种印染方法,通常是用线在布帛上进行扎结或者将小型的颗粒物包入扎结处进行染色,染好后拆去线结或颗粒物,便会显现出白色的斑点花纹或扎结出的规则几何形。由于染液渗润的缘故,有的花纹还带有自然形成的色晕,别有一番意趣。

用于扎染的布料多为棉、麻、丝、毛等白色或浅色织物。扎染前首先得对织物进行漂白处理,漂白的织物可增加其密度和洁白度,如此才会使扎染出的图案清晰明快,富有美感。扎染最为关键的技术是扎结,一般来说扎结法可分为三大类:即绳结捆扎法、针线缝扎法以及捆缝抓结合法。

1.绳结捆扎法:指用绳线把染织物有规则或任意折叠,然后用麻线捆紧,因越往后捆布越多,形成塔尖状,故而又称“塔捆”。捆扎完成,将染织物放入染缸浸染,使被捆扎部位不被染液入染,晾干,然后解开线绳,即得蓝白相间的晕纹过渡图案。由于用绳捆扎有松有紧,染料入染便有深有浅,呈现出多变化的、不规则的、具有抽象感的冰裂纹图案,这种方法适合扎成段的布料。

2.针线缝扎法:所谓针线缝扎法就是指用针和线根据图案需要缝缀,然后放入染液中染色,待干,将线拆去,紧扎的地方不上色,呈现出白色花纹。这种方法能扎染出比较细腻的图案,其技术关键在于用针线缝缀,缝缀得好,染出的图形则清晰明了,否则会在入染时断线,前功尽弃。因此,布、针、线三者间有一定的讲究,布厚线则粗,布薄线则细,同时还需要根据图案的特点考虑针线缝缀的松或紧。针线缝扎法又分扎花与扎线两项工艺。其中扎花最常见的一种俗称“狗脚花”(六瓣,呈尖形),还有菊花(八瓣,呈尖形)、蝴蝶花(六瓣,呈圆形)、双蝴蝶花(圆八瓣,呈双花芯)、海棠花(十瓣,呈尖形)等十余种。其扎法各有讲究。扎线也有绞扎和包扎等不同方法,绞扎因布的折法和针的绞法不同,能产生线的粗、细、强、弱效果,如粗蜈蚣线和单蜈蚣线等;包扎则在布中夹一根稻草,入染后能产生灰线条效果。

3.捆缝抓结合法:扎染的方法千变万化,不同的方法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捆缝抓结合法就是充分利用了扎染防染的各种技巧,将针缝、绳捆、手抓等各种技法综合并用、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扎染法。如凤凰县沱江镇刘大炮在捆扎方面摸索出新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抓扎,即用双手抓着白布入染,即兴发挥,操作自如,有时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

 

来源:《湘西民族工艺文化》
日期:2007-04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