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花布,又称浆染,是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抹子”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于布面,干后浸染靛蓝,然后除去防染浆粉,即显现出蓝白花纹。蓝印花布有蓝地白花和白地蓝花两种。蓝地白花布只需要一块花版印花,构成纹样的斑点互不连接。白地蓝花布一般都采用两块花版套印。印第一遍的叫“花版”,第二遍叫“盖版”,盖版的作用是把花版的连接点和需留白地之处遮盖起来,更清楚地衬托出蓝花纹。蓝印花布制作有四大工序:雕刻印版、配料下靛、印染花布、漂滚花布。
(1)雕刻印版
1.裱纸:刻版用纸多选用皮纸,其特点是纸质纤维韧细,附色能力好,透光度强,质感朴素,遇水干了以后变得硬朗,用野柿子捣汁泡水(称膏子,味涩口)加工成胶合皮纸,就更为结实,见水不溶,不起皮。约裱十至十二层,糊在墙上晾干,可保持坚挺平整。
2.描稿:将两至三层纸版钉在一起(一次可雕刻两至三层),用笔在上面一层描绘事先设计好的图样或将已有花纹刷印于纸版之上。
3.刻版:用刻刀照纸版上的花样镂刻成透空的漏版。刻刀一般有圆口、弧口、平口、斜口四类。圆口刀又叫“铳子”,有大小数种,主要用来铳圆孔。孤口刀又叫“曲刀”,有各种弧度,用于刻月牙和尖瓣。平口刀用于刻直线和尖角。斜口刀则可立刃走刀,能将较长的线条一气呵成。刻花与锉花技法相同。
4.上油:先用卵石把刻好的花版打磨平整,并打蜡,称作砑版。然后刷上桐油或光油,晾干后即可使用。
(2)配料下靛
1.下料淘靛:将植物靛蓝倒入箩中,在缸水中淘,细靛漏下去,粗草留下来。再把碱和石灰加入水中,成分比例为:土靛40至50斤,碱水6斤,石灰3至4斤,另加甜酒4斤(起发酵作用)。酿缸后,起黄绿色,再加同样分量的料,至足够为止。2.搅缸配靛:下靛后即用木棍搅动缸,然后用缸碗舀起缸水看看是否已成黄色。如缸水呈香油黄则染出蓝色深,叫做“颜色大”,呈姜黄色则染出蓝色浅,叫做“颜色小”。有经验的染匠可用口尝缸水,碱重了涩口,石灰重了呈凉性,便可适量加水。一般每100斤染料可染40至50米布,然后便要加料,不能让靛水虚亏,因为缸水是靠碱和石灰养着的。
(3)印染花布
1.调防染浆料:刻版和下靛是印染的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到印染花布工序时,还需要调制防染浆料,防染浆料的作用是使白布不受蓝靛浸染。其制作方法是用三成黄豆粉、七成熟石灰加水调成糊状。也可用熟石灰拌入水豆腐,发酵后搅匀,调成糊状。石灰和豆粉都要求越细越好,否则染出的白花将不会清亮。
2.刮浆填缝:用牛骨或木板做的“抹子”将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要求平整均匀。
3.紧固浆布:将刮有灰浆的白布晒干,在45℃温水中浸泡,在温水中加入适量猪血浆,可紧固灰浆,同时染后呈紫色(湘西人喜爱蓝里带紫颜色),直至浸泡发软后即可入染。
4.浸染花布:缸水要求保持20℃温度左右,白布入缸前,要在缸中间悬挂一个铁丝编织的网状“缸罩子”把水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然后把白布或经过捆扎或印花的坯布浸在上部,用双手在缸水中操作,使布面全部吸收染液,浸染时下手要轻,不可乱抓或用棍子戳,以免把灰浆刮掉。约20分钟后,把布取出,折叠起来放在缸口上的“担缸板”上轻轻挤压,挤出水分,接着挂在架子上氧化,布就由黄变绿,由绿变蓝。第一次染出来的是浅蓝色,氧化后再浸一次,蓝色就深一层,反复浸染约4至5次,蓝色就愈浓重。
(4)漂滚花布
清漂凉晒与滚压花布是印染花布的最后一道工序。每从染缸染过一次布料,捞出后均要洗净晒干,故染坊应备有足够水源的水井或水池,户外竖有晒架。由染匠用长竹竿将湿布挑上晒架,有时布长数十米,晾晒时情景十分壮观。布晒干后多有折皱,便用圆木柱卷好,以脚踩巨石滚压之。压过之布,正反分明,平整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