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手工技艺 > 印染

湘西少数民族传统印染工艺

作者:陈廷亮 【字体: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传统印染工艺历史悠久,从湘西考古发掘看,早在新石器时代,湘西就有了原始纺织技术。传说盘瓠之后“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卷八十六。)可见,湘西少数民族的传统印染技艺的历史很悠久。经过千百年的不断的实践和改进,湘西少数民族的传统印染工艺大为提高,特别是清代改土归流后,“百务咸兴,于是攻石之工,攻金之工,砖植之工,设色之工皆自远来矣”(民国:《永顺县志》卷十二。)。中原汉族地区的印染技术的传入更丰富了湘西少数民族的印染工艺。19世纪下半叶以后,随着印染工艺的成熟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大量的染铺作坊、商品染料的专业加工集散地都应运而生。这一时期成为湘西民间印染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湘西少数民族的印染主要有扎染、蜡染和蓝印花布三大类。其中以2008年由凤凰县申报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的“凤凰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最具代表性。该项目已确定的传承人是刘大炮(国家级、省级、州级)。

蓝印花布的印花技艺是由古代“夹缬”发展而来。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商业发达的唐宋时。凤凰蓝印花布采用的是漏版刮浆的防染工艺,属于防染印花的一种,由于蓝印花布在使用材料上比蜡染更普及,制作也更简便,所以数百年来成为中国劳动人民一种主要的衣被装饰方法,蓝印花布所采用的镂空花版印染技术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印染技术之一。

当时人们按设计图案,在木板或浸过油的硬纸板上雕刻、镂空制成花版。印染时,在镂空的地方涂刷染料或色浆,除去镂空版,花纹便显现出来。凤凰蓝印花布制作流程大致为以下9个步骤:第1步:雕版。用7层糊窗户的牛皮纸做成雕版并涂抹桐油,干后将设计好的花样稿画印到纸版上,再用锉刀或其他工具在上面或镂刻或打孔,图案连线要牢,点线分布要均匀,不可过于纤细。这是个很费工的活儿,大版的制作要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且一张版印10张布就作废,下次再印时又得重刻。第2步:调浆。将细石灰粉与大豆粉混合均匀成糊状,称之为防染浆。第3步:刮浆。把白布放在木案板上,将刻好的纸版摆放在布上用半月形的刮板将防染浆在版上反复刮印,使灰浆通过镂版印在布上。第4步:下靛。将制成块状的蓝靛染料用手揉碎,再将色粉筛入调好的碱水缸内。第5步:搅缸。用木棍搅动染缸,再向缸内投放适量细石灰,以增强染料的浓度,碱与石灰是染布的重要辅助材料,染工称之为“碱骨灰肉”。第6步:入染。将印好白色图案的布依次入缸漂染,布入缸要反复翻动,以使着色均匀,一般要反复浸染四五次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第7步:漂洗。染过的布料从染缸内捞出,洗净。第8步:晾晒。将洗净的布用长竹竿一段一段挑起挂在高约五六米的晾布杆上晾晒,使其干透。第9步:滚踩。布晒干后有褶皱,用圆木柱将布卷好,用脚踩巨石滚压平整。凤凰蓝印花布所采用的大都是一些传统的图案,而这些传统图案往往含有某种吉祥的意义,其图案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或吉祥纹样,最具代表性的有:《凤凰牡丹》、《凤戏牡丹》、《狮子绣球》、《鹤鹿同春》、《吉庆升平》、《四福争春》等,擅用象征、比喻、谐音等手段,尽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淳朴的自然之美,反映了老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着他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表达出他们朴素的审美情趣。

凤凰蓝印花布是一种集民间美术与民间工艺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品,印染非常细腻,古朴与优雅共存,图案完美,非常耐看,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首先,表现在它材质纯朴、色彩鲜明、装饰效果丰富的特殊美感上,也体现在加工工艺和表现技巧的精湛上。由于刻版和刮灰浆的原因,点线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太大的点或线段,灰浆容易在染色时剥落;太小的点,灰浆又不容易附着。虽然蓝印花布受到简单的工具、天然材料和加工工艺上的制约,但它们产生出来的艺术效果却令人叹服。这种工艺技术造就的图案特征已经固定为其他艺术种类无法替代的个性。是湘西少数民族人民保留至今的一份珍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凤凰扎染技艺”于2012年由凤凰县申报入选湖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凤凰扎染技艺是湘西众多民族民间手工艺术的瑰宝,以它的精、奇、巧、妙、美而闻名中外,受到人们的青睐。凤凰民族民间手工工艺扎染是湘西苗族、土家族多种民间印染工艺的一种,长期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扎染手工工艺十分特殊,制作十分讲究,程序十分复杂,每道工序都是十分讲究,庄重、严肃,丝毫马虎不得。扎染手工艺术和其浸染工艺一样,首先都是选择原料、原料配方等方面下功夫。制作程序为设计、构图、绘画、绣扎、浸泡、浸染、起染、拆线、清洗、晾晒、整理作品、贴熨、装裱等工序方能制成,每道工序都必须严格认真,丝毫不能马虎,才能保证其成功。

 

来源:《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日期:2013-12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