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金石篆刻 > 石刻

清康熙乾州创建太虚寺碑

作者:张大翊;薰沐 【字体:

万古流芳

乾东胜峦桥南北,诸峰芷蒸,木荣山际,灵洞天然,而洞内一小涧合流于溪,其下有小峰秀丽。明嘉靖时,建庵于此,阅世际沧桑,庵已毁圮。国朝顺治戊戌,王师西征,驻兵于此嗣后百业日兴。康熙乙巳,感之善姓辟荆剪棘,兴建新庵,仍浅隘狭陋。适堪舆者言曰,原庵乾水曲回旋流今择斯地,基伟气定,钟灵于斯庵也。行僧通圣大师四方化助兴庵,自三载前奉建创庵,其所建如来堂金碧辉煌,焕然告竣矣,兹请余为铭。余也不学笔,惟志诸君子之功德与日月同光耳。

张大翊  薰沐敬撰   

康熙拾贰年癸丑岁孟秋月谷旦鼎建创新   

住持通圣  僧徒心慈  心慧   

 

清康熙乾州创建太虚寺碑。左为原石,右为原石中前3行记文经舒宗庆先生识读后补刻。

 

按:太虚寺,原位于吉首市乾州街道办事处小溪桥社区,即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校园内,后迁至东侧太虚洞外,20世纪90年代初由杨秀良、舒宗庆等人承头重建于洞右侧半山腰洞坡湾。据杨秀良夫人罗老太太(1926年生)介绍,“创建太虚寺碑”是从州民中地下挖出来的,重修太虚寺时立于大门右侧。

该碑立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七月,为圆首碑,在湘西自治州少见。碑面190×88×16厘米,刻面168×79厘米,33行,每行约70字,楷书阴刻。石质为红砂岩,居中横断为两截,碑面严重熔蚀,文字漫漶。上述所录碑文是由舒宗庆老先生辨识,并新刻碑立于原碑右侧。笔者实地调查时,原碑碑文可识部分不到四分之一,全得舒老先生多年细心辨识,我们才能一睹是碑的真容。舒老说,上面碑文中画有下划线的文字,原文漫漶无法识读,是他补缺。

上述碑文为原碑前3行文字。第四行起始处可识“□□湖广”,第五行可识“湖南辰州□□正堂高□□”,第六行可识“湖广□□”等文字。余下为捐资人名录,有捐资者约200名。

2010年8月22日摄影。

 

 

 

来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金石通纂》
日期:2015-11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