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赓 知县 清同治十二年
前任永顺协都司杨公庙碑
公姓杨氏,讳有凤,字鸣岐,甘肃西宁人,乾隆武进士。历任永顺协都司。伟貌玉立,沉毅有大志,常以立功疆场为己任。
永顺为楚南苗疆,汉土杂居,安插兵籍,为难都司任,中权营务,待其综核,称职尤不易。公独能辑和部伍,上下交孚。事有便民者,必与郡守邑令赞成之,不以武职辞也,以故尤得永人心。三十七年,王师征金川,奉檄统边兵,助大帅进剿,以收服美诺索诺木功,授湖广游击。三十八年,复率所部攻打思底博赌,所向披靡,先以捷闻,赏给花翎。公自以受恩厚,益思杀贼为报国计,每战披坚执锐,身先士卒。适逆酋麇至,遂陷阵遇害,果以马革裹尸。事平后援阵亡例,得赐银币,谕祭荫其子。永人闻公死状,辄为流涕,于西城五里公所建桥上立庙以祀之,曰“杨公祠”。
余以同治庚午治是邑,尝有事过祠下,想望久之。今年大府檄修县志,复读公传,见其文少法笔而新之,且为之叹曰:“公武职也,乃为桥以济民,亦惠而知为政者。其于当时制置戎行,有恩有威,俾赳赳武人,不敢作奸犯科、动众叫呶,更可知矣!”于是想公之才益,怀公之烈重,为之歌曰:
塞柳红,马首东,甘州万里来杨公。
杨公桥,虹横腰,抚鸣剑,征夫骄。
杨公祠,馨香宜,遗爱留,永人思。
花裙草履言侏A,乃以其口镌为碑。
A:左亻,右离。
按:民国《永顺县志·卷九建置志·寺观》载:“杨公祠,在城西五里杨公桥。乾隆四十年(1775),土人颜正耀捐赀建,祀永顺协中军杨有凤。有凤以从征金川尽节,故为立专祠祀之。杨公奉回教,祀之者禁用豕肉。从祀者为永顺二弁,一鲁必富,一刘耀宗,均塑像,系前清服制。后殿祀其夫人、公子。”事隔百年后,同治十二年(1873),永顺知县唐赓修县志,复为补记镌碑。今杨公祠与唐赓碑均不存。碑文收入清同治《永顺县志·卷六艺文志》、民国《永顺县志·卷九建置志·寺观》。
唐赓,字夔友,云南昆明县举人,同治九年(1870)由桂阳调任永顺知县,十二年十二月卸事,光绪四年(1878)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