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瑶女的传统发髻
常宁瑶族为过山瑶,瑶女的头发,由于民族的传统习惯,长期以来,也就根据瑶女年龄的大小,扎成各种不同的发髻,形成了明显不一样的多种形状。人们看到了她们的发髻妆饰,就可认定她们的大体年龄,或者是否结婚。 瑶女自生下来以后,到五六岁就开始剃头发了;十岁以后,又开始蓄发,她们将脑膜顶中的一块三寸方圆的头发留住,其余周围的全部剃光。待留住的头发长了,则扎成小髻,并顶上一块四方皆一尺五寸的镶花边青布。 到了十五六岁,或者稍迟一点,姑娘已经成年了,人们就叫她满姑,瑶语叫做甭鳌( beng ba),那就要戴上顶板了。顶板是由五根小竹片扎起来的,三根横的两根竖的,横的每根长二尺二寸。头上的发则用黄蜡靠拢,胶在中间横竹片的中心。竹片与竹片之间的距离均为二寸。两根直斜的竹片,每根长二尺五寸,交叉架于上面横着的一根竹片上;下端则分开夹在下面的一根横杆上,使之全部固定,并垂置于脑后;架子上面顶上一块四方皆一尺五寸的镶边银铃帕,然后系上银链。晚上则将两根直斜的竹片取下就寝,比较灵活,也很方便。可惜现在很多满姑,为了减少麻烦,都不愿意这样打扮了,将有失传的可能。 满姑在结婚以后,或者已身怀有孕,那么就把顶板取下,将头 发扎成一个锥锥,她们称之为宰补鸟(zhi btl niho),就是把头顶上的长发用黄蜡靠紧,绑在平放于头顶的一块宽三指、长五寸的竹片上,再用一块(或者两三块)一尺二寸长的青布绑起来,伸到额边前面,并高于额的一寸五分;后面则靠在脑膜中心,与头顶平行,然后 再套上银链。 瑶女一般都有银链,这是她们必备的首饰。银链有两根,均有二尺五寸长,两头联拢(也有用红、黄、蓝、白等颜色的小珠串成的),一头系上8-12个小银响铃,一头系上两个铜钱和五寸长的银簪子与银钗子,以备搔痒之用,然后两头再吊上两根五寸长的红色丝穗,显示美观。 到了五十或六十岁以上,她们已经是老年人了。为了避免麻烦,一般如再打髻,则梳成鬏,顶上青帕。 她们的头发,不能每天都洗,一般每半月或一个月才梳洗一次,洗时必须将黄蜡用温水或小火烘溶,不然则无法取下,洗时还将头上周围的头发剃光。
日期: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