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湘西苗族衣冠款式之帽子
帽子即头衣,是在头巾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说文》释帽:“小儿、蛮夷头衣也”,所以,早期的帽子主要是用于小儿和少数民族。古书记载“武陵蛮”有“用马尾织网巾”束发的习惯,未有戴帽的文献记载。但是,近代苗族以来,我们所看到的儿童绣花帽却品类繁多,丰富多彩。
苗族儿童帽按年龄、季节确定帽子的类型和式样。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头帽”、“鱼尾帽”、“风帽”。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丝线绣“龙凤蝶鸟”、“花草鱼虫”、“喜鹊闹梅”、“凤穿牡丹”和“长命富贵”、“易养成人”、“福禄寿喜”、“自力更生”、“智勇双全”等花鸟鱼虫和文字之类的吉祥纹样外,还在帽子正前面缝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罗汉”等银菩萨,帽顶及帽后还要用银链吊许多银牌、银铃。
童帽分很多种,有狗头帽、虎头帽、鱼尾帽、兔儿帽、瓜蔓帽、凉帽等。最为常见的是狗头帽,有“毛狗”、“天狗”、“神狗”、“大狗”、“狗崽”、“狗娃”等等。湘西苗族崇拜盘瓠,异族也认为红苗为盘瓠之后,盘瓠即天上的神狗,因此,小孩帽制裁成狗的形状,是与苗族的图腾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的。狗头帽形状像狗头,帽顶帽侧绣上各式各样花纹,在布面棉芯的帽檐儿上还要缀着一排银质的小罗汉,后面则坠着叮当作响的细银铃。鱼尾帽是在帽子的后面缝上一块形状各异、有长有短的绣花彩布,称为帽尾,帽尾形似鱼尾,所以就叫鱼尾帽。兔儿帽是帽顶两边做成耳朵形状,并缝上兔毛。风帽用大红缎料制作,上绣各种吉祥图案,一般多在帽子前檐儿缀一排银佛,其主要作用是给儿童遮挡风沙。
由于苗族视银为避邪之物,所以,湘西苗族也有给儿童帽子饰银的习俗。银饰通常钉在童帽上。传统的银童帽饰造型多见狮子、鱼、蝴蝶等形象,还有受汉族文化影响的“福禄寿喜”、“长命富贵”等字样及“八宝”等,构思巧妙,造型别致。
任何一个苗家小孩的童帽都得绣上非常精美的花纹,刺绣色彩艳丽而不失沉着,风格又带有几分古朴,银饰则珠光宝气,烁烁耀人。苗族绣花童帽除体现了帽子的实用与审美的双重价值外,还蕴涵着深层的精神意念:一方面,帽子有保暖御寒功能,绣花和佩饰银器又起到了装饰美化的作用,表达了苗家妇女疼子爱女的慈母情怀;另一方面,绣花纹样寓意了吉祥如意,银器饰品十八罗汉又能弃魔驱妖,体现了父母望子成龙的良苦心愿。
苗家中青年男女一般戴头帕不戴帽,但老人的寿帽却不能不备制。寿帽形尖顶,用棉麻布帛材料,忌绸缎(因“缎子”与“断子”谐音),分单层和夹层两种形式,面层为黑色,内层为红色,男帽绣双龙夺宝,女帽绣双凤朝阳,富裕人家还在帽檐儿上镶银器或玉石等物。
日期: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