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之银饰之头饰
1.银帽
又名接龙帽,俗称“雀儿窠”,苗语叫“纠”。银帽一般分三层:顶层是主体,由龙凤图案和数种花草构成,做工精美。第二层相当于帽沿,采用浮雕手法,以花鸟图案做装饰。第三层是流苏,由银链或喇叭形银饰组成。银帽一般用雪银1500克左右,因为耗银多,非富有人家不能制。有的是一寨、几寨才有一顶,举行接龙活动需用时,可借用。
2.银花太平帽
银花太平帽为苗族姑娘春夏秋季末包头帕时戴于头上的装饰品,一般是集会喜庆之时使用。民国早期打制的银帽,呈圆形,直径60厘米,重470克。戴时短须在前,长须在后。其构造由三大件组成:前后为两块半圆形银皮合成圆形,中间用细丝螺旋构成圆顶形。三大部件可以拆开。帽顶焊有花、鸟、鱼、虾、龙、凤、蝴蝶等图样,并饰有湖绿和桃红丝线花束,如繁花绿叶铺满其冠,与银色辉映相衬,显得既美观又富有诗情画意。
3.插头银花
插头银花,苗语称为“搜三”。婚嫁、节庆、过年时才插戴。一般重40克,造型有关公大刀、长矛、菊花、梅花、桃子、棋盘花、蝴蝶、寿字等,上用绿、桃红丝线花束做装饰。
4.插头银椿花
插头银椿花,苗语称“木比咬”,是苗族妇女插在头帕上的银饰,花垣县雅酉等地苗族妇女喜插戴,相邻的贵州松桃苗区也盛行。椿花下端为插杆,中间为蝴蝶、白鹤、虾子、梅花、螃蟹等物件,缀有红绿丝线花束。逢年过节赶集做客,则将银花插在头巾上。现在的插法是在头巾里藏一块泡沫塑料,将银花插在上面,既轻巧又稳固。
5.银凤冠
银凤冠,是苗族17岁以下未出嫁苗族姑娘戴在前额的装饰品。一般重180余克,长37厘米。凤冠戴在头上呈半弧形。构造为银皮一块,宽约4厘米,长约37厘米,上镂有多枝方孔古钱、莲花纹、梅花点、梅花朵等,以及两头对称的蝴蝶和一半圆圈。银皮上悬有造型栩栩如生的二龙抢宝、双凤朝阳和各种花草。银皮下端有九只展翅欲飞的凤,每只凤嘴含吊一根银细链,三条须,长5厘米。
6.儿童帽饰
苗族儿童银饰主要是帽饰,多动物和八仙、菩萨图案,工艺精湛,造型逼真。湘西州博物馆有一件儿童帽银饰狮子造型,重135克,银饰下为花瓣组成的八角圆形,瓣上钻星点和梅花,上有鲜活如生的蝴蝶、虾、螃蟹、鱼、花草等银饰物。花草虫鱼上缀有红绿丝线花束。中间为一圆银片,上为一银狮。其狮造型逼真,周身钻满纹饰,口、耳、身、尾饰满银须,稍抖动,便毛须颤动,活灵活现。八仙和菩萨图案都采用浮雕的方式压模而成,一般钉缝在帽的前沿。
日期: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