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民族建筑

凤凰三侯祠

作者:杨大鹏 【字体:

凤凰三侯祠即天王庙,又名三王庙。相传北宋时三王系同胞兄弟,皇帝封为三侯,立庙祭祀。州内各县均设有,唯凤凰最多。嘉庆三年时(1798),凤凰境内竟达13座,而又以县城沱江的天王庙颇具特色。它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占地约3000平方米。庙的头门前,沿溪修筑胡椒眼青砖围墙一道,高2米多,长10米有余,两端各建跨街月拱门一个。头门设有签字门,左面是守庙人的住房。头门内中间有石阶100级,左右两侧各修筑台基一块,高约2米。长宽各3米,立红砂石雕琢石狮一对,高2米。向上左面是一排两米高的青砖围墙,右面依势分建7个台基,名叫“七星台”,其上建房7间,形成阶梯形。上塑有比活人活马略大一点的一夫一马泥塑。从下到上的第一间,马夫是一红脸大汉,头缠发辫,身着黑色对襟短衣,右手插腰,左手牵一匹白马;第二间是一黄脸大汉,头戴圆盘帽,身穿马褂,靠腿麻鞋,一手执着马鞭,一手挽住辔头;第三间为一白脸汉子,头缠丝帕,身穿紧身短靠,袖口、胸口一排密扣,足登马靴。这三尊泥塑,从人物到战马,姿态各异,形象逼真,特别是第一尊泥塑,为麻阳人张秋潭所作,技艺精湛,可以乱真。登上百级石阶后便是二门,左右是木签门,中间是朱红色大门。跨进二门,右边是一座高大的戏台,面向正殿,戏台高有7米,下部台基高约两米有余,以砖石砌筑,用石灰粉底,上画“二十八宿闹昆阳”的人物彩绘。戏台长8米,宽6.66米,台顶彩绘朱饰古典戏人物。台后厢房三间,分别为化妆、搁置服装道具之用。戏台前两边建有木板长廊楼房,可作看戏包厢。台前越13级石阶,通正殿前的院坪,长18米,宽7.2米,是看戏的场地。院中置一铁铸化钱炉,重约两千多斤,专供祭祀者焚化钱纸之用。正殿建在院坪里靠山一面,为一栋三间,高8米,宽13.2米,深12米,系抬梁式木结构,殿顶及檐下均为卷棚,三面以青砖封砌,前面是一排签字门,硬山式屋顶,盖小青瓦,正脊塑有双龙戏珠彩色泥塑,马头墙两端彩绘有人物故事。正殿内泥塑三王坐像各一尊,大小与真人相似,脸色各异,怒目扬眉,身着龙袍十分威严,加之殿内光线暗淡,更显阴森逼人。

 

天王庙正殿的梁间,挂满了各式各样金漆的匾额,如“威镇边疆”、“护教卫神”等等,特别是正殿前门楣上挂的,由清镇筸镇总兵,太子太傅果勇侯杨芳所书的“三公天人”四字十三划匾额,苍劲遒健,堪称上品。

 

正殿两侧各建厢房一栋二间,歇山式,布小青瓦,为供茶、休息之所,均系木结构,建筑较为华丽,门窗格棂,精工雕刻有花卉及人物故事。厢房与看戏包厢相接,与前面戏台一起,构成一个四合大院。正殿稍后两侧各有门一个,左侧门内建有太后殿一栋三间,内塑有三公的母亲坐像一尊;右侧门内,建房一栋二间,为看庙住持起居休憩之所。整个建筑工程基础、台阶及庭院地面,全部采用红砂条石砌筑和块石铺就。

 

清宣统三年(辛亥年,191111月凤凰绅土田应全、唐力臣等人,曾在天王庙戏台前召开过群众大会,庆祝辛亥革命的胜利。1962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将凤凰县城天王庙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天王庙戏台、泥塑神像等被当作“四旧”拆毁。后又在这里办过刀剪厂、无线电厂,因废水含毒污染溪河而被搬迁,建筑多有损坏,仅保存正殿、太后殿及左右厢房屋架。1984年县人民政府为了保存好古建筑,特拨出专款把正殿、太后殿及厢房修葺如故。

来源:《建筑志》
日期:1996-03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