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民族建筑

湘西民居:集镇商埠木楼

作者:龙颂江;张心平 【字体:

湘西集镇商埠的木楼建筑是本土民居建筑与商贸文化完美结合形成的又一特色鲜明的建筑艺术。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湘鄂渝黔边境地区酉水沿岸较大码头集镇的房舍建筑。湘西的里耶、隆头、迁陵、王村、洗车、贾家寨,渝东的石堤、龙潭、后溪、酉酬、大溪,湖北的百福司和来凤,湘渝黔交界地的“边城”茶洞等等都十分有特色,这些建筑民居既有“正屋”式的单体建筑,更有正屋加上厢房、楼子、马屁股、磨廓、偏厦(偏房)、拖步、朝门、封火墙等形式的合体建筑。建造用材选用上等油杉,柱头、枋扁、棋筒(安在枋上的柱子)、板壁用滚开的桐油浸抹得乌亮乌亮,屋面铺盖小青瓦,屋脊以青瓦顺长跺龙骨身、正中堆三星头、两边扳鳌鱼尾。隔远望去,每一栋屋宇都好像一匹势欲飞天的马,每一条街巷都好比是一条势欲腾空的长龙。保存得好的木楼,历经数百上千年风雨磨蚀却完好无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古代建筑的珍品。

 

在酉水一连串的大码头上,里耶作为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其明清古街木楼存世量最大、组合最丰富,堪为湘西商埠木楼建筑艺术之集大成之地。

 

商埠木楼最基本的建筑单位是“正屋”。最标准的正屋是四排三开间。排,也叫排扇,用柱头、地脚枋、腰穿枋、棋筒、挑水等组成扇状架子,“一扇”通称为“一排”。用开间枋将两排架子连接起来,就形成了“间”。再将四排相连而成的三“间”定在磉磴岩上,就形成了一栋正正规规的“屋”。屋的三间各有用处:居中的一间叫中堂或堂屋,左右不分隔,上下不铺板,内壁设有神龛,是用以祭祖、待客和举行婚丧嫁娶活动的场所。东西两头的房间各自又从中柱隔开分成两小间,前小间为商铺,后小间为居室或火铺或商品储藏室。

 

为拥有更多的使用面积,就在正屋之外进行扩张。正屋要升高,让一楼二楼有足够的空间,就加长柱头,中柱长从一丈二尺八寸到二丈一尺八寸(约4.277.27米)不等,使火坑楼上可以熏包谷和腊味,其他楼上可安客房、存放货物。正屋要加宽,就加宽排扇、增多柱头和棋筒,常见的式样有“三柱四棋”(每一排有一根中柱、两根檐柱、四根棋筒、四块挑水、四块斗枋)、“五柱四棋”(每一排有一根中柱、两根金柱、两根檐柱、四根棋筒、四块挑水、四块斗枋)、“五柱八棋”(每一排有一根中柱、两根金柱、两根檐柱、八根棋筒、四块挑水、四块长枋、四块短枋)。正屋要延长,则增多排扇,排扇的排数就双不就单,房屋的间数就单不就双,有六排连五间的、有八排连七间的,最长的在永顺县樟木村,有十二排十一间。湘西里耶街上的“升茂万”商号是十排连九间,俗称“长九间”。

里耶古街地势平坦,商家木楼多半是“四合水天井”。两栋同样大的正屋前后平排,东西山墙以厢房楼子相连,瓦面合水,中为天井者,叫做“两进四合水天井”;又在这后面横排一栋正屋,以厢房楼子与第二栋合水,中为两个天井者,叫做“三进四合水天井”;连续四栋正屋横排,配以厢房楼子形成三个内天井者,叫做“四进四合水天井”。四合水天井屋周围用砖砌马头封火墙者,又叫封火统子或窨子屋。湘西第一大黑油(精炼的桐油,与洪油、秀油齐名)商“锦丰号”,是连续三进五柱八棋连五间配厢房的四合水封火统子。“泰鑫长”号的两个封火统子,里面都是五柱八棋三开间三进相连的四合水天井屋。黄秉立、黄秉笏的“太和殿”建于明代,曾因石达开在这里节俭葬母而闻名,也是由五柱八棋连五间三进式四排厢房楼子两个四合水天井而组成的窨子屋。像官至奉天省代省长的瞿方书庄园、民国《临时约法》主草人之一的瞿荪楼庄园、光绪钦赐的“作赋名家”庄园,再像早期私钞发行商“咸一家”号、专营洋油洋布的“复春恒”号,有“湘西船王”之称的“唐福记”号,有“龙山第一商”之誉的“同兴恒”(俗称“李同发”)号,有里耶“第一宾馆”之称的“绿园”,都是几进四合水天井。就连张家“张裕记”面馆、贾家“同仁祥”酱园、葛家“葛源记”官药铺、张家“张宝华”银饰铺等数十家商贾百工,也都是清一色的封火统子窨子屋。

 

里耶商埠之所以多四合水天井窨子屋,还因为木匠和商家都看重“天井”的缘故。前后两进连五间或连七间的正屋,与左右两边的厢房楼子瓦面合水,在中间形成的四方形的空间叫“天井”。天井有利于深宅的采光、消防、通气、藏私,还寄寓了两个很重要的聚合意义。第一,聚水为财,富过万代。如孔颖达疏《易·井》曰:“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一样,认为有了天井,就会“财源如水源”、“肥水不落外人田”。第二,维护家和、族合。古制八家为“井”,井是家族和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维护天井就是维护家庭和家族的团结。

来源:《湘西民间工艺美术精粹》
日期:2007-08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