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文学作品 > 传说

沅陵二酉藏书洞的传说

作者:张翠英 【字体:

  沅陵二酉藏书洞的传说属于民间文学。2007年被列为怀化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被列为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陈光华为该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此传说的出处地在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西北15公里处的二酉苗族乡境内,原为乌宿镇所在地。

  现居住民大多数为苗族和土家族,他们说话的语言是果雄语,俗称哇乡。二酉藏书洞高2米,宽3米,洞厅面积约100平方米,厅内有两块岩石,一块矩形石台,相传是伏胜当年用作读书的简易书桌。另一块岩石是原生的,形如菩萨,人称菩萨岩,上面凹凸不平,像是若干小尊佛刻。洞厅后壁,又有一个小洞,人要伏下身子才能钻进去,深不可测。曾有人入洞探险,找不到尽头,只说在洞中能听到头上有撑船的篙声。传说这个洞直达东海,是东海龙王到二酉洞偷阅古人藏书时潜游的秘道。宋真宗年间,辰州通判欧阳隐游于此,感慕追思善卷之德,上书真宗皇帝赵恒,建祠庙祀善卷,以示崇德报功之意。真宗皇帝准其奏,下旨在二酉山顶为善卷建立祠堂。明朝时,辰州卫人董汉策、王世隆分别在山中建翠山、妙华书院等。现有藏书阁、二酉亭、伏胜宫、仰止亭等14处文化遗址。相传上古时黄帝尧于此山藏书,善卷曾隐于此山守护黄帝藏书,并以之教化当地百姓。

  周朝时,周穆王又在此山中收藏异书。据《方舆胜览》《、荆州记》《、郡国志》等古籍记载,秦人藏书千卷在二酉山石穴隐学避乱。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秦国大儒、博士官伏胜惜书如命,在家中修造了一道夹墙,将家中“禁书”藏於其中。第二年,咸阳发生了坑杀四百六十多名儒生事件。迫使伏胜带领一名心腹仆人扮成药材商人,潜出咸阳,将一千余册精典书籍藏到周穆王曾经藏过书的二酉洞中。伏胜在二酉洞守护藏书期间,效法善卷所为,每日背诵抄写被秦始皇焚烧绝版的先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填补了一些失落著作的空白,增加了藏书量。秦国灭亡后,伏胜将所藏之书全部献给汉朝,受到刘邦的嘉奖,赐高官厚禄,伏胜不肯接受,唯一心愿就是继续默写被烧掉的书。刘邦将二酉藏书洞封为“文化圣洞”,把二酉山立为“天下名山”。到汉文帝时,伏胜已九十高龄,自己不能动笔了,就躺在床上将书背给女儿羲娥,再由羲娥转背给他的弟子龟错,由龟错记录成册以后传后世。有一年,汉文帝急需《尚书》,但是这部书被秦始皇烧掉了,伏胜的藏书里又没有这部书,于是伏胜不顾病重,拼着生命残余的最后一点精力,将《尚书》背给羲娥,书刚背完,伏胜就耗尽了生命的火花,走完了传奇而又光辉的一生。龟错将其誊写好送呈给了文帝。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古文《尚书》。伏胜一生主要著作有一部《尚书大传》。由于伏胜,由于二酉洞,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薪火相传,伏胜成为捍卫中华文化的大功臣。人们在二酉山顶为伏胜建殿塑像,焚香祭拜,二酉洞也成为天下读书人敬仰的文化圣地,二酉山被历代文人视为天下第一文化名山,前来追思缅怀先贤圣迹的游人、墨客络绎不绝,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篇。清朝光绪六年二月,原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即北京大学前身第四任校长、湖南督学使张亨嘉到二酉洞祭拜先贤,挥笔题写了“古藏书处”四个笔锋苍老、遒劲有力的大字,竖在二酉洞下的山崖下。

  唐朝诗人刘禹锡初贬为朗州司马时,曾游二酉藏书洞,留下《咏伏生》五言诗:“京宅紫宫巷,飞车若云游。峨峨舆篷内,卷卷百家书。字字准宣尼,步步拟相如。皓天舒荆楚,灵景照神州”。吟下描绘伏胜冒险藏书,一路尘土飞扬的情景,使其成为极端艰难极其悲怆的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二酉藏书洞是“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典故的出处地。二酉山周围的百姓受二酉文化的影响,曾创办了两座私立书院,一座是翠山书院,另一座妙华书院,他们办学的目的旨在能培养出一批如翠山高耸的人才和个个都能写妙华文章,成为美才俊杰。抗日战争时期,为避战乱,省府学堂迁址沅陵,一大批优秀教授云集在这里组成了强大的师资队伍,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培育了一大批大学生。当地人家有稚童的,都会成群结队的来二酉山烧香叩拜,祭祀善卷和伏胜,恳请他们在天之灵,保佑自己的子女读书发愤,将来能学业有成,成为国家和社会有用之才。

  从古至今,二酉村曾孕育出近百位专家、教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教授村”。特点:1.二酉藏书洞的传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在沅陵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口头中一代接一代地流传至今,是一个不老的神话。2.由于二酉洞伏胜的藏书使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得以延续。二酉藏书洞成为了中华文明最古老“图书馆”的代名词。许多成语典故都出自这里或与此相关。最常用、最出名的有“学富五车,书通二酉”,还有“湘东遗恨”、“才贯二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等,具有象征智慧、知识的特征。3.伏胜因慕名善卷而不远万里将禁书选择藏匿于二酉山的二酉洞,是因为善卷知识渊博,为人谦和曾做过尧帝的老师,后来舜让位也不受的仁德之士,具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令人敬仰的德圣文化的特征。4.因为善卷的教化,二酉山一带的百姓开始摆脱茹毛饮血的习惯,生产、生活逐渐进入了文明阶段,被朝廷视为熟苗,这里也就成了古代的生苗、熟苗的分界处。二酉山文化具有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内容的汉文化同化当地土著文化的特征。5.二酉藏书洞的故事本身所包含的舍生取义、不屈不挠、发愤图强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莘莘学子顶礼膜拜和孜孜以求的精神寄托。

 

 

来源:《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揽胜》
日期:2011-05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