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苗民起义的历史传说
湘西苗族,既是个勇于反抗压迫的英雄民族,又是个富有文学艺术创作天才的民族。对于历代封建王朝的民族压迫,湘西苗族进行过英勇不屈的反抗。伴随每次反抗斗争,苗族人民创作了反映斗争辉煌业绩、歌颂民族英雄和民族领袖的历史传说。这些传说的传奇性,且不说与唐宋传奇相较,就是与古代神话相较,也毫不逊色。
一
神话和传说,是民间文学的姊妹体裁,在艺术上都富有传奇性,但是,在传奇性上却又有根本区别。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远古神话的传奇性,是原始先民们“用想象和借助想象”(或曰“幻想”)这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和社会形态进行加工,以达到“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目的,所述的多是“神”或半“神”的超人之行事。而清乾嘉湘黔边境苗民起义历史传说的传奇性,却不是用“想象”或“幻想”,对自然和社会的加工,而是照录历史的真实事件,照记历史的真实人物构成了的。这次苗民起义,与历次起义斗争一样,本身就很富有传奇性。他们在政治上提出了“驱客民(指满、汉地主,官僚),复故地”的斗争纲领,组织上提出了“穷苦兄弟跟我走,大户官家我不饶”的阶级路线,军事上实行了“官有万兵,我有万山,其来我去,其去我来”的战略战术,这次起义斗争规模和声势之大、义军和义军领袖在斗争中表现之英勇、给清政府打击之沉重,都是前所未有的。清政府吓得惊慌失措,调动七省十八万兵力,前来镇压。不足三万人的苗族义军,用鸟枪、长矛、大刀、弓箭、檑木和滚石等,与清军陆续肉搏血战近两年之久。仅坪垄保卫战役,尽管清军动用现代化武器炮轰三月,也未轰开。据史记载,在这次起义斗争中,义军斩杀清总兵、游击、都司、把总、守备和副将等文武官吏两百多名,统帅云贵总督福康安和四川总督和琳均战死于乱军之中,而财政的巨额耗费使国库空虚,迫使清政府不能不丢魂落魄地惊呼:“逞凶扰害,实未有如此之甚者!”可以说,这次起义本身就是一部惊心动魄的传奇。作为记录这次起义的历史传说,它无须用“想象”或“幻想”手法,传奇性就十分显著了。
神话所述的神或半神的超人行事,虽然不是骗子的谎话,而是原始先民生活的折光反射,但它终究不是传说,尤其不是历史传说。神话和传说的分水岭,在于历史的真实性。传说是“口传的历史”,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具有历史性和可信性。清乾嘉湘黔边境苗民起义历史传说,除了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事件是真实的之外,所说的事物、人物,或历史证物,或有名有姓,或有家有室,有的甚至现今还有子孙后代。
例如,凤凰县禾库苗寨和吉首市坪垄苗寨互不开亲之事,传说就起于当年乾嘉苗民起义领袖吴八月被害。禾库百户吴陇登投机“革命”,参加了义军,还窃取了义军领导权。清政府大军压境。吴陇登见势不好,贪生怕死,暗地向清军投降。为向清政府邀功请赏,吴陇登以饮酒聚会,以商讨抗清军机为名,把吴八月诱骗到卧盘寨,让清军伏击擒获,遭游寨刀剐。因此,引起坪垄群众愤恨,决意世世代代不能与叛徒寨子开亲。这个传说,是历史的真实事件,清史有记载,吴陇登的四代重孙也还在。所以,人们非常相信这个传说,世世代代也就以此作不开亲之据了。现在凤凰县苏玛河两岸绝壁上,凿有一个个擂钵大的岩灯盏碗,这是苗族义军领袖吴天半被清军擒拿留下的历史证物。传说乾嘉苗民起义失败,吴天半被清军围困于苏玛河苗寨。他躲进了小时玩耍的苏玛河的潭里一个岩洞中,清军到处搜捕没有见他的踪影,他白天在洞里烧娃娃鱼吃,夜晚钻出潭洞,烧杀两岸清军营寨。清军被烧杀得摸不着头脑,夜夜都胆战心惊,惶恐不安,不知道吴天半到底躲在何处。后来由于有人告密,清军才知道吴天半躲在苏玛河潭洞里,便悬索吊藤,在两岸岩壁上,凿岩灯盏碗,倒上桐油,搓棉花条作灯芯,夜里点灯将河两岸照亮。吴天半在洞里不知道被人告密,仍旧半夜出洞,被埋伏在潭边的清军捉住,与起义领袖石三保一道押往河北省嘉庆皇帝热河行宫杀害。现在,岩灯盏碗被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供人们瞻仰。吴八月天星山巧施“草鞋计”的传说,也是物证俱在的。传说吴八月正在凤凰县两头羊的天星山上召开军事会议,不幸被清军围困。由于天星山是座山势险恶的孤山,四周悬崖绝壁,只有一条独路,清军无法攻克,只好围山断粮,妄图困死饿死吴八月他们。吴八月利用大雪之夜,叫义军们只穿着草鞋下山上山;将储存的南瓜、冬瓜掏去瓜肉做饭,把瓜壳悬挂于绝壁古藤;把米落进竹节里,漫山垒灶,烧起烟火,吹响牛角,人声角吼,闹到天明。清军一夜惊惶不安,天明见雪地上一路路草鞋脚印往天星山上踩去,山上烟雾冲天,义军在砍竹子倒米,摘岩壁藤上南瓜。清军莫名其妙,以为是吴八月作法调来了“神兵”、“天将”,吓得连忙撤营逃跑。吴八月趁机带领义军冲杀下山,取得了天星山大捷。如今天星山,还留有当年义军凿的岩梯、架的烟灶、筑的营盘、磨刀的岩石,等等。
清乾嘉湘黔边境苗民起义历史传说,不仅所说的事件有物证,就是事件的离奇情节也是有历史依据的,它不需像神话那样,用“幻想”的艺术手法去虚构,只要作忠实录写就行了。所以,不像神话那样荒诞不经,也不像幻想故事那样虚无缥缈。因为,这些起义传说离奇性的情节,都是义军和义军领袖们,用才智和勇敢创作出来的。像“狗爬岩”传说,就具有神话般的离奇。“狗爬岩”原名“峭壁岩”,雄踞泸溪县与凤凰县交界之处,是泸溪到凤凰的古道险隘,湖广总督福宁率领湘桂鄂粤四省清兵来镇压吴八月起义,行至这里,被吴八月伏兵拦截。吴八月和义军,既不放箭,也不掀木滚石,只甩下一个个装满石灰的坛坛罐罐、桶桶锅锅。二十里长的峡峪,白烟滚滚,银雾茫茫。清兵眼里、耳朵里、鼻孔里、嘴巴里,呛满了石灰,石灰咬得清军眼泪长流、耳朵孔里嗡嗡叫、“嗳啾”“嗳啾”喷嚏打不赢、嘴唇烧焦、舌根烂,东南西北都分不清,犹如一窝热锅蚂蚁转圈圈。福宁见事不好,化装成清兵混在乱军之中逃命。哪知进峡谷的路被义军堵死了,只得折转身来,麻起胆子,手脚着地,像狗一样朝峭壁岩口爬。落满石灰的岩壁,印着福宁一路路脚手印。为了记下福宁变狗爬的丑态,老百姓把峭壁岩改名为“狗爬岩”。像这种不动刀枪的石灰战和总督做狗爬逃命的情节,恐怕再聪明绝伦的脑壳也难以“幻想”出来。还有“雅酉火畬战”,其情节也是神话般的离奇。起义领袖石三保,探知永绥厅(今花垣县)副将伊萨纳、同知彭凤尧、镇竿(今凤凰)总兵明安图,带兵三面合围雅酉寨,便选择了砍有火畬的坡地,将他们引进坡地。然后四面放火烧畬。火舌山连山地绵延数十里,烧得清军抱头鼠窜、焦头烂额、横尸遍野。伊萨纳、彭凤尧、明安图被义军斩首,头颅抛上了永绥厅和凤凰城楼。乾隆皇帝闻奏,吓晕在金殿。一战连斩三将,这确是“神话”般的离奇,有点令人难以置信,但是,又是写在史册、刻在苗山的历史胜迹!
人们之所以对传说的离奇情节信以为真,还因为来自于生活的真实。像“雅酉火畬战”、石灰“炮”、火畲“阵”是义军领袖们从生活中摄取、提炼为歼敌作战武器,然后运用打猎伏击和诱惑之术巧击清兵的。这样,传说的离奇情节,就不是“戏不够,神来助”,而是“戏不够,人来构”,巧施“智谋”。人巧施“智谋”,构成传说离奇性的情节,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而增添了传说的生命力。
由于传说的传奇性建立在历史的“基地”上,因而传说具有与神话故事不同之处,即可信性。清乾嘉湘黔边境苗民起义历史传说,与原始先民创作神话的时代,相隔上万年,距今只有三四百年,所说之事、人、物,只有真实,才足以令人相信,否则就会说“你是讲神话”而遭唾弃,传奇性再“奇”,也征服不了人心。因此,我们说,历史的真实为传奇性奠下“可信性”的基石,没有“可信性”,就传不了“奇”。
二
但是,神话与传说,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前进、人民群众智力的开化,也会出现演变和发展。本与历史远离的神话,因时代前进了、人们智力开化了,便让人感到荒诞而失去对它的“信任”。这样,只好走上“祭坛”或历史简册,以维持其“威信”。而本是历史纪录的传说,要摄取人们折服于它的心灵,就必须远离其母亲——历史,吸取神话创作的艺术手法,走向神话艺术之宫,增强传奇性,使之越传越奇,永世不衰。
乾嘉湘黔边境苗民起义历史传说,就是这样演变的例证。这次起义声势如此浩大,而所留下来的传说,只是以管窥豹。原因就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并不都能创作为传说。要创作为传说,且富有折服人们心灵的艺术魅力,就须选取既体现历史真实又具有神话般神奇色彩的事件,才能运用神话艺术的手法,进行加工制作。这次苗民起义斗争,有很多事件是神话般的传奇性,只要稍作加工就完美了。
义军红衣女将石乜妹单刀赴会斩杀总兵之事,充分显示了苗族妇女的胆识和大无畏的气概,很富有传奇性,后加工成“献头计”。传说湖南辰州府总兵到处张贴捉拿石乜妹的榜文。提出纵然不能活捉,即使死擒献上头颅,也赏黄金千两,禀报朝廷加官三级。石乜妹看到悬赏榜文,提着一个用红布包裹着的清兵脑壳,带上几个化装成苗族妇女的义军,到总兵营去向总兵献“石乜妹”头。总兵闻知,喜形于色,正襟危坐大堂之上,传呼将石乜妹头献上来。石乜妹提着“石乜妹”头,从容镇定地走进大堂,大呼一声:“石乜妹献头来了。”将清兵头颅朝总兵劈面砸去,总兵躲闪不及,砸得满脸鲜血都还来不及揩擦,便见石乜妹刀光闪处,总兵光圆的脑壳滚落在地。石乜妹提起总兵脑壳问道:“是你要我的脑壳还是我要你的脑壳?”
《金鹿引路》的传说,说义军领袖石柳邓中了清军副将彭廷栋之计,身陷绝谷烈火之中。眼看有丧身的危险,猛然,从烈火中跳出一只金鹿,对石柳邓点了三下头,转身朝一个岩洞跑去。石柳邓跟着金鹿钻进洞去,金鹿却不见了,只见洞里霞光闪闪,一条岩板路,越走越宽,走着走着,竟然走回到大马山义军营寨来了。很富有神话色彩。但是,事件的本身并不是如此神奇,只是石柳邓被围,钻岩洞穿山逃出而已。不过,山里的岩洞是神奇莫测的,传说抓住这点,加以神化,就增强了神话色彩。从以上两个传说的演变,看出要运用神话的艺术手法,本身要有神话的因素,否则,巧妇是难为无米之炊的!
为了走向神话艺术之宫,使传说越传越奇,传说的创作者,在选取具有神话传奇色彩的事件上,用神话创作的“艺筛”,筛去平淡无奇的历史“套话”,留取富有曲折离奇的史事,加以浓缩、虚构、渲染、夸张,让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完美地结合起来。像几个起义领袖的传说,就是如此。吴八月、石柳邓、石三保、吴天半等义军领袖,皆是“芸芸众生”、凡夫俗子。他们既无仙风道骨,又未读孙子兵法;吃的既不是蟠桃仙果,也不是长寿金丹,而是苦蕨粑:所用的武器,既没有削铁如泥的宝刀,也没有现代化的枪弹,尽是些长矛、竹箭、鸟枪;穿的既不是刀枪不入的甲盔,也不是绫罗绸缎,全是些兽皮布衣。居然抗击十八万清军,斩杀总兵、副将、甚至统帅。而到了传说里,就是这些陈胜之类的所谓“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一个个成了神通广大的超凡之人。
在石三保传说里,他神能大到叫清军胆肝俱裂。传说他与清军对阵,扯下屋上芭茅杆,向天上一撒,就化变成无数支金箭,射向清兵:他坐在寨子里,把他家纺纱的纺车一摇,百里之外的清兵,就一排排晕倒在地;他站在山上,将手一指,乌云铺天盖地,满山飞沙走石。特别是传说他被叛徒出卖,遭清兵捕捉,被押往嘉庆皇帝热河行宫。面对嘉庆皇帝,他怒目圆睁,大声喝道:“狗皇帝!你听着,我石三保今世砸不烂你金殿,二世要你狗命活不成!若不相信,有天雷炸烂你这对岩狮子作证!”话音刚落,一阵火闪,轰隆一个炸雷,将金殿前岩狮子劈成两截。嘉庆皇帝吓得魂飞魄散,叫人将石三保浑身裹满灯草,浇上桐油烧死。哪知刚要点火烧,石三保脚踏红云,升天而去。
叛徒吴陇登被苗族人民的惩罚,传说得也很神奇。他出卖吴八月后,当了三品花翎官,家财万贯,三妻四妾,荒淫无耻。平常抬手动脚,都要人伺候,但洗澡却不让任何人沾边,连澡堂门窗,也关得铁紧。佣人感到很纳闷,便从门缝偷看个究竟。不看则罢,一看吓得魂不附体。澡堂脚盆里,不见吴陇登的身影,只见一条狗头蛇在盆里翻滚。佣人苏醒过来后,暗暗将看到的东西传开去。大家说:“这个叛徒,原来是狗头蛇变的,难怪给清朝皇帝当了狗,咬死了义军领袖吴八月!”一天,吴陇登到坡上去督促长工锄包谷草。中午太阳炎热,他躺倒在桐树脚下歇凉,在睡着后现出了原形来。恰好有个长工走过去喝水,看见盘蜷着一条簸箕大的狗头蛇,一锄头挖下去,斩成了两截,使叛徒落得了首尾不全的下场。这些传说,很显然不受历史真实的局限,但又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用神话艺术手法把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巧妙地缝在一起,寄托了苗族人民对吴八月等起义领袖的深情,大力地歌颂起义领袖们献身于民族事业的崇高精神,也表达他们对叛徒等恶势力的痛恨,收到了增强传奇性的艺术魅力的效果。
传说在走向神话之宫的途中,运用大胆想象,借助偶然巧合,以至到“超乎人间”的情节,“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还没有发现的环节”,引起故事的转变,使听者的思想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产生神话般的艺术效果。
在清乾嘉湘黔边境苗民起义历史传说中,最能体现这样特点的传说,要数起义领袖《翻天将军吴天半》的传说。前面《岩灯盏碗的来历》谈到的被捕事情,只是整个传说的一个横断面,这里再重点讲下他出生和牺牲的传说。在他住的苏玛河苗寨,苗族人民说他刚生下地,就被岩鹰叼走两年,然后才送了回来。算命先生给他算命说:“落地神鹰叼走,半天云里长大,太阳洗的澡,月亮喂的奶,脱了俗骨凡胎,二天不当皇帝,也有半边天下。”所以,取名吴天半。长大后,果真是乾嘉苗民起义领袖,号称“翻天将军”,意即要将清王朝封建统治、民族压迫的天翻过来。还说他小时,最喜欢到苏玛河去洗澡、打水鼓玩,每打一下,乾隆皇帝的金殿就摇晃一下,搞得乾隆皇帝日夜坐卧不安。一次,他在犀牛岩砍了三根金竹,削成三支箭,射着玩。谁知三支箭飞向了京城,插在乾隆皇帝金銮宝殿龙椅上。箭上刻有四句话:“草鱼吃稻草,马王颠倒坐,仙人可吐水,太阳东边落。”每句话是一个字,连起来是“苏玛河反”了。传说他在热河承德嘉庆皇帝行宫牺牲后,人们见他提着头颅回到苏玛河来,路上遇到一个割韭菜的苗家妇女,便问道:“人脑壳砍脱了,还能活吗?”这个妇女,见是自己的民族英雄——翻天将军吴天半,忙回答说:“能活!就像我割的韭菜一样,割了又长起来!”他高兴得提着脑壳又往前走,遇着了一个掐空心菜的苗家妇女,又问道:“人心被挖掉了,还能活吗?”这位妇女与先前那位妇女一样,见是自己的民族英雄,忙回答说:“能活!就像我掐的空心菜,没有心也照样活!”他豪情满怀地回到家田,叫他阿妈替他把脑壳安上去,他阿妈伤心地哭了,说:“歹得啊(苗语:孩子)!你脑壳遭人家砍脱了,心挖了,安上去哪还能活呢?”话刚落音,他“扑通”一声倒了下去。夜里给他阿妈托梦说:“只要阿妈讲句‘能活’,我就又能斩杀清兵了!现在不行了!你帮我把脑壳安到颈项上,埋到龙滚坡,六十年后,我又带领苗家反一次!”老人们掐指计算,果真六十年后,苗家又造了次清朝的反。起义领袖石柳邓的传说,也是这样神奇。说他是天上白虎星降世,所以,英勇无比。特别是在坪垄保卫战中,清军架猪崽炮轰寨隘,他用脚将炮弹踢回清兵阵地,反将清兵炸得骨肉横飞。清兵用火箭射栅门,他用手将一支支箭接住,反射向清营,烧毁清兵军火库。当清兵围攻过来,他大喝一声,天空闪起一道白光,人不见了,只见一颗亮灿灿的星子飞上了天。
这些传说通过神话般的想象,构成“超乎人间”的情节,使其与历史越来越远,与神话故事靠近。但是,这些“神化”了的英雄人物,却还不是“神”,至今都没有走进寺庙去享受人间祭祀烟火,只是活在人们心中。
当然,传说的传奇性吸取神话创作艺术的手法,远不止以上所述。这里只是为着阐述神话与传说的关系,略举一二而已。
日期: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