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的节日有数十个,大致可分为生产性、纪念性和宗教性节日等三类。这些节日大都伴有其来历的传说。在泸溪、吉首、吉丈三县边界的苗族,每年兴看“龙场”。所谓看龙场,就是到龙住的地方去看望龙。辰属龙,从农历三月谷雨那天算起,逢辰便是龙日。第一个辰日称为头龙,依次算下去,看到六龙为止。古丈县的坪坝兴看头龙、泸溪县的潭溪、且己、洗溪和吉首的排吼等地兴看五龙、六龙。看龙场,是湘西苗族生产性的节日。传说《看龙场》(张高明讲述,刘黎光,石泽林整理。见《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吉首市资料本》。)通过祈雨及农事禁忌表现了苗族人民希求大自然风调雨顺,避受天灾的愿望:
一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百日大旱,峒河两岸河流干断了,田地裂开脚板大的口,五谷枯萎,人们万分焦急。且己寨一个苗族长老对寨人说:“天无绝人之路,龙日那天,我们杀猪宰羊、敲锣打鼓、去麻寨深潭把龙神请出来,叫他降雨。”大家说:“好法,就这样做”。
红日如火,长老带着九里十三寨的人,坐着木船,浩浩荡荡来到潭边,献上猪牛羊祭品,焚纸烧香、铁炮隆隆、敲锣打鼓、热闹得很。祭龙的长老对水里高唱“龙神,龙神!快快显灵,早降喜雨,拯救黎民。”
潭里的龙神被惊醒了,擦擦眼睛,抬头一望:“了了,田地干得不成形了,我一眨眼皮。就困了一百天,真对不起黎民百姓。”龙神又看到人民虔诚地祈求下雨,内心伤感,滴了几滴泪水。猛然间,狂风大作,乌云滚滚,雷声隆隆,接着就是倾盆大雨,溪河都发水了。干裂的田土都润了,枯萎的五谷返青了。峒河两岸人民欢天喜地,划起龙船,庆祝五谷丰收,人畜兴旺。从此,这里的人民便把龙看成风调雨顺的神了。兴起了“五龙”、“六龙”看龙场的节日。传说若这天不去看龙,到田里地里动了土,称为“破土”,那么,这年会遭蝗虫和天旱之灾。
二
吉首、古丈、泸溪三县交界地区的人们做阳春,各有各的禁忌:有的忌雷、有的忌雾、有的忌龙,凡是逢这些日子都不能动土。这个毗邻地方,地连地,土挨土,打雷下大雨,忌雷忌雾的人们,要背上犁耙、赶着耕牛,去抢水犁田。忌雷的人却赶来干涉:“逢雷不动土,这是我们的老规矩,你们动土,我们五谷歉收,人畜不旺。”逢雾天往往上午是雾罩,下午出太阳,正好锄草,忌雾的人反对别人动土。各家禁忌不同,扯不完的皮绊。
有一年,官司打到辰州府。府台姓白,是个明白人,便出庭断案道:“忌雷,防碍抢水犁田,忌雾耽误薅草,还是忌龙好。苗族人崇龙,“五龙”、“六龙”又正是阳春的间歇时间,大家可以歇歇气,看“龙场”,老年人走亲望友,青年人寻求侣伴。”打这时起,这个地方的人们亲如一家,兴起“五龙”、“六龙”看“龙场”的盛大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