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雨,在一声惊雷后,就密密实实地下了起来,把一个隆回山界回族乡清真古寺编织在雨中。隔着雨幕,清真古寺内,数百头戴白帽的回民,正在寺内进行回族圣纪节的必须功课。
圣纪节亦称圣忌节、冒路德节,为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这天举行。节日活动由清真寺主持。届时,穆斯林要穿戴整齐,到清真寺沐浴、更衣、礼拜、诵经、讲述穆默德的历史和创建伊斯兰教的功绩,然后休息、游玩一天。
站在雨中,我以虔诚之心,目视隆回山界回族乡回民的盛大节庆。
一会儿后,寺内活动结束。我走进寺庙,与一位回民攀谈起来,了解隆回山界乡回民的民俗风情。
回民告诉我,回族人民的住房大多与汉族差不多。穿戴方面有较大差异。散居在城镇的回族人民,穿戴基本与汉族相同;在农村回族聚居区,一般中年以上男子都戴白色巾帽,穿白色衬衣、黑坎肩,妇女都戴白色或蓝色布帽,老年的回族妇女爱穿纯朴素净的黑色大襟衫袄,用腿带扎裤角。农村的回族妇女喜穿色彩鲜艳的服装,并有戴项链、耳环、戒指的习惯。在履行宗教仪式时,邵阳回族男性多戴白色或黑色无檐帽和礼拜帽。节日在清真寺会礼时,阿訇和信仰虔诚的人,还用长幅白布缠在头上,称为贴斯带。妇女喜戴黑色盖头布,盖头布从头顶直披至肩上,扣在颌下,只露出面部在外,这一习惯在中、老年妇女中一直保持。
在饮食习惯上。回民爱喝茶,招待客人时还要在茶里加上白糖、红枣。回民只吃牛、羊、鸡、鸭、鱼肉等。回族饮食禁忌较多,不嗜酒,不食猪肉、猪油,不食病死或其他原因自死的动物,不食动物血液,不食未经阿訇或老师傅屠宰的动物(鱼除外),不食虎、豹、豺、狗、鹰、乌鸦等性情凶恶的食肉类动物,不食龟、蚌、蟹等动物与鳝、蛇、鼠类等。
回族青年男女婚姻,过去多由父母包办、媒人说合。择偶不合“八字”,订婚、结婚不择时辰。回族婚礼过去在清真寺举行,必须请阿訇作证,也叫“念配”。回族人一般反对离婚。回族女子一般不能跟非伊斯兰教男子通婚,但回族男子可以跟非伊斯兰教女子结婚。回族人一出生,都要请阿訇起回回名字。
回族人自古以来实行快葬和土葬。一般早晨死去,中午就要埋葬;晚上死去,第二天早晨就埋葬,停尸最多不超过三天。阿訇主持殡礼后,将死者冲洗后用白布包身,不用棺材土葬。
邵阳回族,每年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节日和回历八月回族妇女的法图默节。回民在伊斯兰教历九月都要封斋,每天早晨破晓前和傍晚日落后进餐,白天自觉停止饮食,斋戒一月期满,于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才开斋,因此这天称开斋节。开斋时,回民要沐浴净身,用清水洗全身或部分,分别称大净或小净,再穿上洁净的衣服,并刮须剪甲,到清真寺聚会礼拜。礼拜后,又至亡人墓地诵经悼念。古尔邦节,又称小开斋节、“宰牲节”,于每年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举行。这天,有的向清真寺赠送牛羊,宰牲聚会,接着游坟诵经,表示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回历八月,是回民纪念穆罕默德女儿法图默的节日。回族妇女沐浴净身,衣服整洁,去清真寺聚会并会餐,阿訇给她们讲伊斯兰教义,赞扬鼓励她们勤俭持家,发挥民族传统美德。因参加者系妇女,又称女人节。
……
回民的叙述,如同圣纪节的这场夏雨,绵长而又密实。
而我,就在这场仿佛为配合纪念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的圣纪节而降的夏雨中,采摘着一朵朵邵阳回民风情园林里的民俗风情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