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戏剧:辰河戏
流行于沅陵、泸溪、辰溪、溆浦等地,是湘两苗族的传统剧种之一。古代这一带属辰州、辰阳,处于辰河流域,所以此种传统戏叫“辰河戏”。辰河戏源于明朝初年,是由江两移民带来的弋阳腔。最初.辰河戏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事,后来湘西苗族聚居区成立专门的戏班,每逢节庆或酬神还愿,即表演连台大戏。辰河戏的演译形式有闱鼓堂、矮台班、高台班三种,以高台班为主。辰河戏的唱腔分为高腔、低牌子、昆腔,其中高腔是辰河戏声腔的代表。辰河戏曲牌众多,达200多种,其中有《黄金印》、《大红袍》、《一品忠》、《琵琶记》四大传统保留剧目。
来源:《湘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
日期:2008-08
日期:2008-0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