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戏剧曲艺 > 戏剧

韶萨的十六种形式

作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志》编纂小组 【字体:

苗歌当中的韶萨(平腔),按其形式可以分为十多种:

 

1)韶萨当秋(即接亲歌调):这是一种男女二人齐唱、二重唱或独唱的苗歌调。

 

2)韶萨送秋(即送亲歌调):这是苗族嫁女时演唱的一种苗歌调;各个方面均和“韶萨当秋”(即接亲歌调)相同。

 

3)韶萨果(即古调):这是一种古老的苗歌腔调。曲调性格粗犷、刚健。曲式结构复杂。歌词为长短句相兼,即用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或七字句相互配合组成。

 

4)韶萨怪炸:这种苗歌流行于凤凰、花垣交界一带的苗区。歌调开始就用高吭的声调唱出。咬字很重,力度很强。在七个字一句的歌词当中,往往要插进好几个衬词来演唱。

 

5)韶萨不嘎:这是流行于凤凰吉信、山江一带的苗歌调,是一种独特的大小调交替的调式,因而曲调本身有刚有柔,个性很强。它的曲体是三句体(词也是三句体),俗称“三脚码”。歌曲前面有一大段引子,中间有插句体为连接;段与段之间的结束句,能起到连接段的作用。如湘西州政府顾问、原副州长、苗族作家龙文玉翻译,杨昌鑫、龙文玉整理的《板东晨》、《石柳邓》等史诗即是这一体裁的代表作(见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的《武陵苗族古歌》一书)。

 

6)韶萨嘎处(即情歌调):这是一种只能在野外传唱的情歌调。湘西苗区,特别是保靖、古丈、吉首、花垣、凤凰等县市的苗区最为流行。特点是:在歌词的引子当中,要加上一些称呼词头。如“嗨嗨——乃噢(即亲人哎)”,或“嗨嗨角色噢”、“巩噢”等等,作为表示对象的身份。

 

7)韶萨号坎(即破头腔调):这种歌调泸溪、吉首、古丈、保靖等县市都流行。为了即兴编词,在演唱时,经常重复“当真”这个衬词来作为时间的补充。这种歌调常用作对歌、盘歌,而且多以坐唱形式出现。

 

8)韶萨勾峒(即工夫歌调):这是一种干活时演唱的抒情歌调。古丈、花垣、吉首都有,以古丈最流行。所以古丈又把这种歌叫做“摘茶子歌”。曲调轻快幽雅,以6/8拍子出现。由上下句组成曲体,而且一句前面加上一个衬词来演唱。

 

9)韶萨贵州(即贵州歌调):这种歌调,因为它流行于贵州省松桃县和湖南省花垣县雅酉、民乐及凤凰县腊尔山一带,且以贵州地区为主,所以把它叫做贵州歌腔。这种苗歌,曲调简短,曲体只有一个乐句,因而又叫它为一句歌调。

 

10)韶萨楼占(即捉蜻蜓的儿歌调):这是苗歌当中最典型的儿歌调

 

11)韶萨拈(即哭腔调):这种歌调演唱起来非常悲惨。在演唱之时,先要进行一句道白(称呼),由此而发出悲哀的声音,然后才进入唱词。在进入唱词时,一般要先以歌词的前二字为一组,再以后二字为第二组,最后以第三个字为结束组。每唱完一句都要在拖腔上以颤音结束。用两字一顿的演唱方法,用颤音吸气进行抽泣,又用称呼进入第三句,这样不断地唱下去。善用悲哀腔调进行演唱的歌手,能使满堂听众感动得流下泪来。

 

12)韶萨把黛(即老司歌调):这是苗老司演唱的一种歌调,它带有较浓厚的肃穆感。一曲多词,演唱时有强烈的节奏感。结构为四字句、六字句,或四六交换配搭。演唱时,要用苗族乐器——竹柝和铜铃伴奏,以增强气氛,加深肃穆之感。

 

13)韶萨仙娘(即扛仙歌调):这种歌在演唱之前,必须先打一个呵欠,然后用凄凉的颤声先唱一个衬词作为引子,再用颤声来演唱歌词。因而使人感到惶惶不安,情绪凄惨,气氛肃穆。曲调上装饰音、滑音很多。歌唱者多半是随情节即兴作歌。曲式结构比较自由,上下乐句组成的曲体占多数。

 

11)韶萨咯龙:这是苗族在举行盛大的歌舞活动“吃牛”时演唱的一种歌调,曲式结构和演唱方法与“接亲歌调”相似,不同的是曲调更具有朗诵性,词的内容更有专业性。

 

15)韶萨独秋:这是苗族在打八人秋时演唱的一种歌调。曲式结构和演唱方法同韶萨咯龙相似。不同的是曲调更明朗化,内容更行当化。

 

16)韶萨扎(现代汉歌):随着苗族人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演唱现代歌曲的歌手不断涌现,且在各种比赛中频频获奖。1985年9月23~10月2日,泸溪县武溪镇小学苗族女学生石洁赴上海常熟市参加由上海电视台、上海市民委等单位举办的第二届“民族杯”小歌手邀请赛,获最佳演出奖。1986年9月,苗族学生徐芳在上海市举办的全国第三届“民族杯”小歌手邀请赛中获三等奖。1987年11~12月,苗族演员、今我国民歌演唱家宋祖英在第三届湖南省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和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青年歌手声乐比赛中分获专业民族组一等奖和金凤奖。1988年10月,宋祖英在“金龙杯”全国歌手邀请赛中,获专业民族组金奖。

 

 

来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
日期:1999-09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