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古建筑
神秘的湘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至今还保留着独具特色的民居:既有黑瓦灰墙的古建筑,也有形式自由的吊脚楼,还有别具一格的石板屋。湘西传统建筑古香古色、飞檐翘角,吊脚楼依山傍谷、诗意温馨,石板屋粗犷奔放、造型简朴。到了湘西,你就像进了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建筑博物馆,那隐藏在坎坷曲折的山间小道旁、鸟语花香的田间山野里、饱含着历史沧桑的幽幽古屋,不仅能让你领略到湘西古建筑的风韵魅力,而且会让你为古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而陶醉。
湘西古建筑的特色主要在屋脊,一般有正脊、垂脊和戗脊,但大多数民居只有正脊和垂脊,而且以封火墙上的垂脊脊饰最有特色,一般以卷草或凤凰等造型来装饰,脊饰收尾均有较明显的起翘特征,赋予了山墙脊线以浪漫流动神秘的色彩。屋脊是指屋顶凸起的交接部位,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形态也有一定的差异。
正脊为屋顶两坡相交的地方,垂脊是与正脊在建筑顶部投影上垂直相交的屋脊。戗脊则为两个斜屋面的交接处。脊饰的最初功能是压住瓦片和屋脊收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以装饰为主的构件,用以彰显屋主及建筑本体的身份和地位。湘西古建筑有几个主要特点:
封火墙形式多样但脊饰统一。封火墙是把木柱砌于砖墙之内的立贴式山墙,主要目的是防止火灾自下而上顺着柱子向上蔓延,特别是居民集聚区,以家为单位,以围墙相连建造封火墙,能较好地防止火灾。封火墙有马鞍墙、马头墙、牌坊墙、拉弓墙和人字墙等建筑式样,它不仅能防火,而且具有抗风功能,能缓解和抵御向上的风力。湘西建筑封火墙几乎汇聚了中国境内所有的样式,但脊饰却是比较统一的,基本上为清一色的卷草型和凤凰型。
墀头多以白色灰塑装饰而少施重彩。湘西建筑脊饰用得较多的是灰塑,灰塑是用石灰或水泥为原材料做成的灰膏,然后加上色彩,在屋脊上进行描绘或塑造,形成一种浮雕装饰效果的民间工艺。湘西建筑的封火墙墀头多以白色灰塑装饰,技艺粗犷、简练,题材多为花鸟和山水画。白色灰塑装饰而少施重彩,是山里人朴实和节俭民风的体现。
湘西民居建筑含有楚巫文化浪漫飘逸的特点,其垂脊脊吻多为卷草纹和凤凰脊饰,象征着生生不息和顽强旺盛的生命精神。所谓卷草纹饰,就是在一条连绵不断的S型波状曲线上,饰以各种枝叶、花草等装饰纹样,构成一个图案化的特有纹饰。凤凰脊饰则是以凤凰作为纹饰图案。建筑史上以凤凰神鸟作为脊饰是有文化渊源的。《山海经·大荒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太阳是由日中踆乌驮着每天由东方飞至西方降落。踆乌是一种鸟。作为一种图腾,汉代以前,鸟的形象被人们大量地运用于屋脊装饰中。《梦溪笔谈》里面记载:“四方之象,苍龙、白虎、朱雀、龟蛇。”朱雀是四大神兽之一,是凤凰的亚种,处南方,主火,民间习惯认为朱雀就是凤凰。人们将凤凰立于屋脊之上以克火灾,也是因为崇拜火而崇拜火的图腾凤凰朱雀,这其中融合了楚巫文化的浪漫主义因素。
在湘西文化发展过程中,苗汉文化的融会一直持续着。战国时期,苗族先民西迁到武陵地区。不久,楚人纷纷进入湘西,开始民族杂居,文化也开始融合。由此可见,湘西脊饰文化是苗汉文化的结合体,以汉文化为主体,吸收了楚巫文化中神秘浪漫的成分,特别是凤凰古城,可以说是湘西古建筑的代表,也是一座多元民族文化融合的人文边城。
日期: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