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凤村建筑布局
双凤村,又名双凤溪,其名称的来源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数百年前,双凤村的先祖携众人来到这片荒无人烟之地,披星戴月,辛勤耕作,建屋筑楼,繁衍不息。时间一久,整个村落由两片相对独立的建筑群落构成,一大一小,一南一北,像两只凤凰栖居在高高的山冈上,故命名为“双凤栖”。“栖”和“溪”谐音,寓意吉祥和美好,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双凤村距永顺县城约20公里,行政辖属和平乡,坐落在海拔600米的山冈上,符合自古以来土家村寨散处溪谷、所居必择高峻的居住规律。由于地势高峻,长期缺乏与外界联系,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土家族的古老传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誉为“土家第一村”,为国家认定土家族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目前双凤村有85户人家,共300多人口,全部是土家族,以田、彭两姓为主。全村居住在山顶,赖以生计的田地却在山脚,除了种田,村内还栽种茶叶,耕作收获全靠竹篓背负。田里的工作历来由男人操持,背背篓主要靠女人。如今,虽然村里已修筑了通往永顺县城的公路,但交通还是不便。双凤村居民中的大部分人陆续迁到山下,山顶人口由原来的300人下降到现在的100人。
双凤村平面布局图
村落的平面布局分为大、小两部分,仿佛两只凤凰相对而立。称作“大凤凰”的建筑群,整个布局结构相当清晰。一条小溪自山上潺潺流下,从村中部横穿而过,于是这片大建筑群被溪流划分为两个部分。同时,一条石铺小径沿溪而上,从石铺小径又分出许多小岔口通往各个住所,各个住所与小溪的联系相当紧密。此外,房屋布局还考虑到紧邻其后的山形山势,依山就势,面溪背山,自然生成,与山水浑然一体。面溪而住,是考虑到用水的方便;背山而居,一来保证屋前有充分的视野,二来可在冬季躲避寒风。“小凤凰”部分规模很小,布局相对简单,屋舍之间相互平行或垂直,背山而筑。双凤相向而立,互相呼应,形成统一的整体。
双凤村村口建有一座摆手堂,堂前为方中带圆的土坪。摆手堂作为土家族的特色建筑,占代儿乎村村都有,现存无多。土家语称摆手堂为“社巴措”,原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现在主要作为土家人在节庆日聚众娱乐的场所。
村寨中的民居皆为土家族传统建筑,黑瓦木墙,构造简洁,多为三柱四瓜与五柱四瓜穿斗式排架结构。房屋内布局比较简单,一般为四排三间,中间为堂屋,次间多分隔为火床与卧室。屋顶多为悬山顶,间有歇山式。和其他土家族村寨相比,这里的吊脚楼极少,只有一两处系后来改建扩建。
日期: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