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研究文章 > 建筑研究

木构架的基本形式之穿斗架

作者:魏挹澧 【字体:

湘西原为盛产木材之地,自古以来人们便用木构架作为房屋的承重结构。同时,木材易加工,便于扩建,因而被广泛使用。最常用的木构架为穿斗式,也有部分抬梁式、人字式及混合式。其中,穿斗架由柱、穿、挂组成(见图3-11)。柱一般为直径20厘米左右的圆木柱。根据房屋进深大小,一个穿斗架可设三柱、五柱或七柱,多为奇数。穿是横穿柱心的矩形穿枋,其断面高宽比为31左右。穿枋在结构上起着柱间联系、稳定构架和承托挂柱的作用,使柱、穿、挂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排架。挂是设于柱子之间,本身不落地的短柱,供架檩用。柱与挂共同限定了构架的步架间距及数量。

 

穿斗架以五柱八挂和三柱六挂者居多。前者在每个柱间各设两个挂柱,后者在每个柱间各设三个挂柱。也有部分构架为五柱六挂、三柱四挂、七柱十二挂等(见图3-12),主要视房屋进深大小,灵活运用。

T00142_00_1

(1-中梁  2-梁口  3-中柱  4-顶穿  5-二穿  6-三穿  7-四穿  8-排枋  9-二挑  10-大挑  11-落檐枋  12-封檐板  13-大斗枋  14-灯笼枋  15-拦枋  16-磉墩  17-孤儿墩  18-抱柱  19-装板  20-明枋  21-楼整枋  22-地脚枋  23-一挂  24-二挂  25-三挂)

3-11  三柱六挂穿斗架

 

T00142_00_2

(a)七柱八挂  f)五柱人字架、  j)三柱四挂一步挑廊  b)五柱五挂穿斗混合  k)三柱四挂加吊脚  c)五柱八挂  g)三柱人字架  l)三柱六挂加披厦  d)五柱六挂  h)五柱八挂两步挑廊  m)七柱十二挂  e)三柱六挂  i)五柱八挂双排  n)七柱十四挂)

3-12  常用穿斗架示意图

 

位于房屋不同部位的穿斗架,其穿和挂的设置有所不同。通常,位于两山的穿斗架,穿无论长短,均贯穿所有的柱和挂,挂也均落于最底层的穿上;而位于中间部位的,则仅有主要穿枋贯穿前后柱,挂柱也自然落在不同高度的穿枋之上。这样既可以节省材料,也便于楼层空间的处理。位于下层的穿枋,伸出檐柱之外变为挑枋,其上架檩,以承屋檐。

 

穿斗架纵向以穿相连。横向,即各穿斗架之间,则依靠檩条、楼板、大斗枋、落檐枋及灯笼枋等保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湘西地区的房屋以三开间最为普遍,即由四品穿斗架所组成。也有二开间、四开间、五开间。开间尺寸从九尺【[]】到一丈二尺不等,进深大小可以柱挂多寡确定。因为每一步架的水平距离是基本固定的,约在一尺五寸至一尺八寸之间,柱挂多则进深大,柱挂少则进深小。通常,三柱六挂进深较小,在一丈五尺以下;五柱八挂则进深较大,一般在二丈以上。

 

建造房屋的一般程序,是先将地面整平,将柱穿挂组装成完整的穿斗架,用木杆将其撑起、竖直、定位,然后搭檩、钉椽、盖瓦。墙体、壁板等一般不随主体结构一气呵成,要视时间及家庭经济状况而定。

 

为防止柱子和其他木构件受潮腐朽,柱下设有石柱础或磉墩,柱间为条石拦枋,拦枋之上设木地脚枋,将柱子从底部联系在一起,以防柱子移动。同时,地脚枋还是镶装壁板、铺地板不可缺少的构件。

 

湘西苗族在穿斗架中穿的使用和选材上有一个古老的传统——以枫木做第一穿。苗语称“枫树”为“堵米”,“堵”汉译为“树”或“木”;“米”为“母亲”或“妈”。枫树即为“母亲树”,意思是苗族为枫树所生。用枫木做穿将前后五柱相连,象征一家大小相亲相爱,五族(湘西苗族有龙、吴、杨、石、麻等五大姓)同宗团结一心。

来源:《湘西风土建筑——巫楚之乡山鬼故家》
日期:2010-10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