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居样式之三坊一照壁
湖南白族民居样式。白族民居建筑融合了建筑学、地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物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素以“特色鲜明、造型古朴、装饰华美、功能完善”著称,堪称建筑百花园的一朵奇葩。其建筑形式分合院式和独立式两大类。合院式包括一坊一耳、一坊两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样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最普通、最常见,深受白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主流样式。是由一坊正房、两坊厢房加照壁组成的封闭式小院落。三坊房屋均为上下两层,各三间。通常是一楼作为宿舍,二楼作为储存和杂用。白族人民有尊敬长辈的传统,正房的屋基比两边的厢房稍高,中间为堂屋兼客厅,左右两间为长辈住房,右厢房为晚辈住房,左厢房为客房。正房与两厢房交接处建有漏角天井,内建耳房,作为厨房及卫生间或杂物间。
照壁、大门、彩绘和雕刻是白族民居最引人注目的四大建筑要素。照壁也可以说是民居正面的外围墙。白族人家喜欢将庭院建成一个宁静的港湾,院子的正前方不开大门,建照壁,照壁对外既可遮挡外人的视线,以保护家庭隐私。对内又可以用白色的墙面反射阳光,增加各坊房间的采光,这体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照壁一般高五米,要比院内正房稍低,墙厚0.6米。照壁的顶部也是飞檐翘角,斗拱相叠,浓墨重彩,非常美观和气魄。照壁外墙面还在中间垂直书写四个大字,有的是暗示屋主的姓氏,如“清白家风”(杨姓)“青莲遗风”(李姓)等;有的写吉祥语,如“紫气东来”“彩云南现”等。
白族人家把建造住宅当作人生的一件大事,愿倾其毕生的积蓄把宅子建造得精美豪华。而大门又是一幢建筑的最显眼的标志,它既是主人、客人的出入口,又是迎祥纳福的象征,更是家庭地位财富的表现,又称作“门脸”,因此,白族民居的大门很有讲究。大门忌正对着堂屋开在中间,都是靠山墙开在左前方,有保护家庭财气不外漏的意思;也是根据宗教习俗“左青龙右白虎”,左主吉利,右主凶险。大门还忌开在南方,因为按照八卦的原理,南方属丙丁火,怕遭火灾。大门的样式分为无厦式和有厦式两类。无厦式大门没有复杂的屋檐,只有三角形、圆拱形的门洞,有点像教堂的门洞,这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因为大理是处在“中西文化的十字路口”。有厦式大门又分为“一滴水”和“只滴水”。“三滴水”大门构造复杂,造型精美,富丽堂皇。门楼(也叫“门头”)用砖木建造。门顶有翘角飞檐,檐下有层层叠叠的斗拱及梁枋,还施以浓艳的彩绘。门上留有悬挂匾额的地方,白族人家喜欢把先祖或者家人取得的功名做成匾额悬挂大门上,如“进士第”“将军第”等,有勉励后人积极进取的意思。彩绘是白族民居的又一大亮点,它集中反映了白族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白族人家高雅的审美情趣。彩绘几乎遍布于内外墙、照壁、大门、檐下、天花板等各个部位,图案从花鸟虫鱼到人文风情以及诗词楹联的佳句,无所不有,充分表现了白族人家的文化品位。纵观整个院落,白色的内外墙壁十分显眼,加上照壁的留白处,灰白色的瓦顶,淡灰色的台阶和地面,白色成为主色调。这是因为白族人民尚白,认为白色是光明、美好、纯洁、善良的标志。白族民居是白族人民在千百年来生产生活斗争中创造出来的伟大的物质文明。(谷利民)
日期: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