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苗族、侗族乡土建筑装饰纹样
湘西苗族、侗族传统乡土建筑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湘西地区是苗族、侗族等民族集居地,各民族长期杂居或聚族聚群而居,形成了独特的湘西文化。这里土地辽阔,山峦起伏,在崇山峻岭中,民众生活的原始遗风随处可见,他们过着平静而安宁的生活。淳朴的乡土文化,古老的湘西民间工艺,铸就了这片土地特有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受地理人文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沿河岸采用的苗族、侗族的干栏式吊脚楼结构形式;另一种是房屋主体以穿斗式和部分抬梁式木结构为主,山墙采用马头墙风格的建筑形制。不管是何种建筑形式,其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经历发展与演变,却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湘西古建筑的装饰与它的地域文化源流紧密相关。湘西位于长江中游,与湖北的荆州地区同属古代楚国,有楚乡之称。民间巫风极盛,与许多少数民族一样,孕育并发展了原始宗教——巫教。巫术文化中的神怪巫术、祥瑞征兆形成了这个地区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湘西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亦充满着楚巫风韵。本地民间木雕许多保留着巫术神性意识的构件和纹饰,如靖州侗族、苗族民居门楣上有太极图,门檐上是八卦与狮子,檐檩下边是象征神水以避火灾的鳌鱼、雀替,还有门窗边饰中常见的云纹、水纹、拐子龙纹,屋脊上的鸱尾(鸱吻)形纹等,无不充溢着楚巫文化色彩。史载:五溪之地“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湘西苗族、侗族先民极为笃信万物有灵的观念,认为大千世界万物皆有灵、万事皆有鬼神支配,只有敬奉各种神灵,才能免除灾祸,以得福利。湘西传统民居建筑的雕塑无不以楚巫文化为源泉,并且形成与中原文化相异的艺术风格。
湘西苗族、侗族传统乡土建筑装饰在图案纹样的使用上,与中国传统的民间传统吉祥图案是一致的,具有传统的民俗意境和人文意义。但在一个地区生活着的民族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通过漫长的时代变迁,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物质生活习俗和精神意识,因此,湘西地区乡土建筑在装饰纹样的使用上还有自己民族和地域特色,这一点在会同高椅的侗寨传统建筑上得到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崇向吉祥、喜庆、圆满、幸福的心里。吉庆祥瑞、平和天然的观念也是湘西苗族、侗族乡土建筑装饰的主要内容,如中国民间传统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湘西乡土建筑装饰中也得到体现,尤其生活在湘西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在自然环境和民族歧视双重压迫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乞求升官发财、风调雨顺、吉祥平安、家兴人旺、五谷丰盛的观念深入民心。闭塞的湘西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得到了包括人生观、道德观、宗教观、审美观、民俗信仰等的实质性交融。这一观念必然反映在他们创造的建筑装饰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同时又保留本民族的特征。比如:对生命意识和本源文化的解读。湘西苗族、侗族建筑雕花图案纹样题材广泛,有花草、鸟兽、虫鱼、人物等多种,其中出现最多的图案纹样是鸟类和鱼的题材,鸟和鱼多子,是生命意识和繁衍意识的象征符号,是中国传统民族本源文化的载体,鸟类也是侗族图腾崇拜的符号,在侗族神话中,鸟类是有很强的生殖能力,这一点和我国其他地区文化尤其本源文化有着共同的特点,是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崇拜的明显标志之一。“玄鸟生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诗经·商颂·玄鸟》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追述了殷人的来历——天命画鸟降而之。从中可以看出雕花题材对本源文化的追索,与我国其他地区和其他民族建筑装饰艺术有共同的特征。
传统的湘西苗族、侗族乡土建筑装饰在纹样的使用上与中国其他民族大体一致,大体可分为:传统吉祥纹样、花鸟草虫、戏剧人物、传说故事等。人物多取自神话故事、戏曲人物、二十四孝、征战俊杰、稚童智叟、民间传说。尤其是“八仙过海”、“骏骥驰骋”、“耕读牧歌”,几乎构成人物雕饰中的主页。动物题材则以“鱼”、“鹤”、“蝠”、“鹿”、“狮”为常见式样,“鸾凤”、“夔龙”、“麒麟”一般偶见于显赫达官之宅,当属特例。十分有趣的是“狮”的形象刻画,在砖石木三类材质中都有体现,小者盈寸,大者数尺,梁托柱撑之处采取“倒狮”的结构方式,俯首帖耳,憨态可掬,栩栩如生,呼之欲下,绝少张牙舞爪之凶气。“蝠”的组图也极有特色,多为十字组合或与“古钱”相配,取“福在眼前”之喻义。具体的图案有:“花篮”,其为暗八仙之一,是蓝采和所持宝物,有“花篮内无凡品”之意。篮内神果异花,能广通神明,寓意吉祥、庆贺,是吊牌造型常用的式样,且花篮式样本身也有一些造型上的变化。“葫芦”,又称薄芦、壶芦、瓠瓜等,也是暗八仙之一。葫芦藤蔓延绵、累累结籽、籽粒众多,故被人们视为子孙万代的吉祥物。葫芦还是道士随身携带之物,据说其中常装有神药或其他宝物,所以常有宝葫芦之称。在配件上常被用来做拉手饰件。“蝴蝶”,蝴蝶飞舞与繁花似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古人诗句中对此常有描绘,如“年瑞人欢花解语,春融蝶舞鸟知音”。故在装饰中蝴蝶也被用来指事春光,或作为吉祥物以表现美景。“蝙蝠”,“蝠”与“福”谐音,在吉祥用语中专指幸福,如:福分、福地、福星高照等。人们很早就将蝙蝠作为吉祥物用于装饰艺术中。蝙蝠的图案是人们用美好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创造出来的,并把蝙蝠的飞临寓意为“进福”,希望幸福会像蝙蝠那样从天而降。“瓶”,由瓶字的字音而来,“瓶”与“平”谐音,取“平安”之意。瓶本身的造型、命名亦含有吉祥之意。花瓶在中国传统装饰上被作为平安的象征,寓意安泰、平安、如意。常出现在一些箱柜类家具的面叶上。“如意”,指一种器物,柄端作手指形,可如人意,随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梵语“阿那律”之意),僧侣说教时为了备忘,将其要点记录在上,经常应用。民间按如意形做成如意纹样,借喻“称心”、“如意”。在图案造型上如意的端头多为心形、灵芝形、云形。在传统家具五金配件上主要表现为如意形面叶、如意形拍子,如意形面条,如意形包角等,是常用的纹样装饰。“鱼龙变化”,“鱼”与“余”谐音,“余”又可引申为“富裕”,“吉(击)庆(磬)有余(鱼)”,“击”与“吉”谐音,“磬”与“庆”,“鱼”与“余”同音韵,故成具有生活美好、年年有余的吉祥含义。这类图饰应用最广,以之表示喜事好事绵绵不断、绰绰富裕(余)。“双鱼吉庆”纹样寓意吉祥,汉代已有发现。鱼形吊牌是传统家具上常用的式样。
“钱纹”,“钱”与“前”同音同声,古钱有孔,寓意“眼前”。钱在古时又称泉,“泉”与“全”。同音同声,两枚古钱寓意“双全”,十枚则寓意“十全”,蝙蝠衔着用绳穿起来的篆书寿字和两枚古钱的纹样称为“福寿双全”。钱纹在饰件上主要以镂刻或錾刻的形式出现,是配件上常用的装饰纹样。
“汉字纹”,中华民族文化以书画同源为基础,汉字象形为文,便形成了一种文字图案,于是亦成了装饰的题材和内容。“福”、“禄”、“寿”、“喜”是最常见的形式,能表现出鲜明的装饰效果,其表现形式多样,有用文字直接表现的,有用动植物图形表现文字的。
“回纹”,即“回”字形纹饰,形态是以一点为中心,用方角向外环绕形成的图案。清代家具四脚常用回纹装饰,在家具配件上也常有此纹样装饰,一般以镂刻或錾刻的形式出现。
“万字纹”,纹饰写成“卐”。字为古代一种符咒,用作护身符或宗教标志,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字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
“方胜纹”,是一种几何形的吉祥图案,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组成,既有“优胜、方正”,又有“同心”之寓意。方胜也常见于八宝图案中,明清以来成为家具吉祥图案中常见的装饰之一,如“方胜拉手”。
“太极图”,又称作阴阳图,图为黑白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太极为原始混沌之气,是万物万象的根源,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辅相成这一万物生长变化的哲理。
“铺首衔环纹”,铺首系兽面的一种,常凸出眉、眼、鼻和獠牙。铺首又为龙子之一,因性好闭而饰于门上,作为门扉上的环形物,有镇凶辟邪之意。
“牡丹纹”,牡丹花大色艳、富丽堂皇,是中国名贵花卉,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被喻为繁荣昌盛、富贵吉祥的象征。
日期: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