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建筑的视觉符号
苗族建筑之门的设立,是颇讲究“风水”的。最显著的是城之东西南北四门,分别为青龙门、白虎门、朱雀门、玄武门,与动物以及想象中的动物相配,即为东门青龙、西门白虎、南门朱雀与北南玄武。门上的门神画亦为避邪之用。
镇竿景色
苗寨春色
从门前装饰看,文化品位愈高的门,装饰愈丰富。在宫殿、寺庙、府第、坛庙等建筑门扇或有些城门上,往往布置以一行行门钉,纵横成列。具有华贵、威严的装饰美感。因为结构上的需要,门钉是不可少的。而有的门上的门钉在门正面留下了钉帽,自然是不美观的。于是在造型上将钉帽加以改进与美化,成为兼具结构功能的一种门的重要装饰。后来,一些高级建筑上的门钉,以铜材代铁(铁易锈蚀),钉帽鎏金,且清代时节,显贵之建筑的门钉每列设七钉甚而九钉,称“七路”或“九路”。在朱门之上镶嵌以行行金钉,观之十分醒目。
从门的立面造型看,方形之门,有规整、严谨之感,尤其那些大型方门,气派宏大,显得体面而大方。园林建筑中的直长方门,给人以挺拔、修长之美感;横长方门显得空间阔大;圆形门洞柔美,其余各种以植物叶形、果形、花形为造型的门洞,今人联想到自然之美,瓶形与圭形之门亦显得娇柔可爱。
风水术在中国建筑活动中的运用为时很早。早在殷代建筑中,据考古发现,当时人们建造建筑的门时,有所谓“人牲祭”现象。就是为了“风水”上的所谓吉利、避邪,古人在建造门的地下,埋下“安门”的人牲。这在建筑考古上称为“安门墓”。据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殷墟某处有“7个‘安门墓’:埋有人18、狗2,人或持戈执盾,或伴葬刀、棍之类”。
在这些《风水》观念中,具有不少迷信成分。据《古今图书集成》所载《堪舆汇考二十五·阳宅十书》云,古人因“风水”观念,居室设门有许多“风水”禁忌:“凡宅门前不许开新塘”“,谓之血盆照镜门”“;凡宅门前,不许见二三四大红白赤石,主凶”;“凡宅井不许当大门,主官讼”。还有“凡造屋切忌失筑墙围并外门,主难成。凡大门门扇及两畔墙壁须大小一般。左大主换妻,右大主孤寡。大门拾柱,小门六柱,皆要着地则吉。门扇高于墙壁,多主哭泣。门口水坑,家破伶仃。“大树当门,主招天瘟。墙头冲门,常被人抢,交路夹门,人口不存”与“东北天门,多招怪异”等等记载,自然为无稽之谈。
古老石门
苗族建筑文化融入中国民族建筑文化之中,对门的开启与设定也是相当讲究的。单门、双门、前门、后门、侧门、房门等大小式样,开启的方向均有严格要求。如3间屋门在中间,4间屋在中间的2间开,退后柱房还两边开小门,便于出入。关于门的开启高度一般高为2米,宽度为1.5米,小门高1.8米,宽0.8米。开门讲究对称,大门均为4扇对开,两大门均为4扇开,小门均为单扇,屋内房门如此。但每间的通道门也开2扇。比大门小。古往今来,苗族人民对开门修造极为讲究。有言道: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这是有朴素的生命哲学道理的,所谓人在气中游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在造房中的隔与合同样要按规律办的。门户和人口一样,人之口正,则呼吸进食顺畅,门户正便于空气流通,人物进出,因此,门户事关重大,在这方面的规矩也特别多,也较复杂。所谓“宁与人家造十坟,不与人家修一门”便讲出其中的真情。门向如何选择,如何营造?下面展开讨论。
“凡宅门前忌有双池,谓之哭字,西头有池,为白虎开口,皆忌之。”其道理同上,只不过本条掺入了一些对字型、方位的禁忌。
“凡宅门前不要朝垂飞水,返背者是也,主出淫乱之妇。”“凡宅门前现水声,悲吟,主退财。”阴中取阳、阳中取阴、阴阳和合。这是一切中国本土文化的共有特质,风水术自然也不例外。在宅基选址中,风水先生讲求的是“背山依水”。“背山”的原则是静中取动,即在静态的山体中寻求一种跳跃的、动荡的势感;“依水”的原则是动中取静,即在动态的水体中寻求一种澄凝的、平静的意象。按此,“垂飞水”(即瀑布)和“现水声”美则美矣,然而却不合乎风水要求,因为它们像荡妇一样卖弄风情,不守规矩,过于喧哗。故在开门立向时应当避之,不要“朝垂飞水”,不要“现水声”。
“凡宅门前朝平圆山,主吉”。以低平端圆之山为朝案,使居者立于家门之前既可获得山色之美,同时又不会因面前之山过于高大而感到压抑,是风水美学的一个基本要点。而“凡宅门前朝平圆山,主吉”,则是该要点的一个具体的、通俗的表达形式。此条从功能上看,没有“凡造屋切忌先筑围墙并外门,主难成。”此条大有道理。它告诫人们要按程序施工,不要主次颠倒,先备鞍后买马。这对于几十年来我们基建工作中存在的那种“征而不用”“、先征后用”、光围墙不施工的现象,仍然不失借鉴之义。
沈从文故居
凡宅“门口水坑,家破伶仃。大树当门,主招天瘟。墙头冲门,常被人论。交路夹门,人口不存。众路相冲,家无老翁。门被水射,家散人哑,神社对门,常病时瘟。门下水出,财物不聚。门著井水,家招邪鬼。粪屋对门,瘫疾常存。水路冲门,忤逆子孙。人仓口向门,家退遭瘟。捣石门居,宅出离书。门前直屋,家无余谷。门前垂杨,非是吉祥。巽方开门及隙穴开窗之类,并有灾害,东北开门,多招怪异。重重宅户,三门莫相对,必主门户退。”这里所述,少数为迷信,多数则有其道理:“门口水坑,家破伶仃”,是因为水坑易溺小儿;“大树当门,主招天瘟”,是因为大树有碍交通;“交路夹门,人口不存”“,众路相冲,家无老翁”,是因为交通要冲,有碍宅居安宁“;门被水射,家散人哑”,“水路冲门,忤逆子孙”,是因为来水会冲刷门前宅基“;神社对门,常病时瘟”,是因为神社乃公共集会场所,易传染疾病;“粪屋对门,瘫疾常存”,也是因为不卫生之故。
石 门
“凡安门专主福元旺合吉星,无不大发:须避直冲尖射、砂水斜割、悲崖险道、恶石山坳、崩破歪峰、枯木神庙之类,谓之乘杀入门。宜迎水迎山方吉。”福元说是一种兼有算命理论成分的比较迷信的风水理论。该理论与人的运命有别,其发福之方位即“福元”也不同。因此,要想大吉大利,修建宅院时就应当把家庭各主要成员“福元”因素考虑进去,以便合理调度。此条有关安门禁例的文字浅显易懂,并且大部分在内容上与前边所述各条相近,此不详论。
以上我们讨论了阳宅门向选择中的有关禁例,它们共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何处造门。当这个问题解决后,再选择吉年吉月吉日,便可请匠人动土兴工。此时,风水先生的任务业已完成,按说,风水活动也该告一段落了。其实不然,相反,风水理论已渗透到了修门造门的每个具体环节,甚至从门的大小尺寸上,我们都可以发现风水的影子。例如在宁波天一阁所藏的明中叶刻本《鲁班营造正式》中,有关造门的风水问题,就载有以下诸项:
“门高胜于厅,后代绝人丁。门高过于壁,其家多哭泣。”门关风水虽然紧要,然而在宅院诸要素中,其礼制规格毕竟不如堂、厅重要,所以不宜修得过于高大。“门高过于壁,其家多哭泣”,这里的“门”指的门板。要求门板低于墙壁,其目的也是为了防止把门楼修得过高。在原书中,此诗虽被冠以“郭璞相宅经”之谓,实际上则可能抄之于某部曾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宅经。
“门扇两样欺,夫妇不相宜,家财当耗散,真是不为吉。”此歌与《阳宅十书·论宅外形》中的“凡大门门扇及两畔墙壁须要大小一般,左大主换妻,右大主孤寡”的说法大同小异。虽然都十分合乎风水美学的对称均衡原理,然而却都是废话一句,因为即使对风水一窍不通的人,也很少会把一个大门的两个门扇及两畔墙壁造得一大一小,一高一低,除非他对传统审美习惯有着强烈的反感和偏见。
“新创屋宇开门之法,一自外正大门而入,次二重较门,则就东畔开,吉。门须要屈曲,则不宜太直。内门不可较大,外门用依此例也。大凡人家外大门千万不可被人家屋栋对射,则不祥之兆也。”“诗曰:大门二者莫在东,不按仙贤法一同。更被别人屋栋射,须教过事又重重。”
秀美苗寨
除以上外,《明鲁班营造正式》还简单介绍了木匠造门的专用工具“鲁班直尺”,并附录了八首“鲁班尺诗。”这些诗的内容和《阳宅十书·开门修造》中的“门尺图”的正面所刻写的八首吉凶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该尺长为八寸,每寸折合匠家曲尺一寸八分,其前面刻着“财”“、病”“、离”“、义”“、官”“、劫”“、害”、“吉”等八个星位,而后面则分别刻写着“贵人”“、天灾”、“天祸”、“天财”、“官禄”“、孤独”“、天贼”“、宰相”等八个星位。二面标示虽异,然而互为表里,吉凶相同,区别仅在于前面笼统言之,后面条分缕析。该门尺的用法是:先用正面的八个星位即八个一级刻度纵量、横量门窗,使其长宽皆与“财”“、义”“、官”“、吉”四个吉星中的某个相合,然后,再从该吉星所对应的背面吉星的五个二级刻度中,选出一个和所造门窗的功能有着一定联系的刻度即可,如“官禄”、“权禄”“、吉庆”、“天禄”之类可用于大门、厅舍“,子孙”、“横财”“、俊雅”“、安稳”之类可用于内院住房,“智慧”“、聪明”之类可用于书房“,清贵”、“美味”之类可用于厨灶,如此等等。据堪舆家讲“,海内相传门尺数种,屡经验试,惟此尺为真,长短协度,吉凶无差。”
对于一所住宅的气口——大门,风水除了在朝向、位置、高低等方面有所影响外,还发展出一种建筑小品——照壁或影壁,作为大门的附属建筑。
照壁或影壁是中国建筑的独特元素,苗族也不例外。从纯粹建筑学的立场来看,有很高的价值。照壁不论设在门外或门内,都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墙面若有装饰(如龙壁)则造成对景效果。民间信仰鬼走直路且脚不着地,因此照壁能挡鬼避邪、遮风收气。此或出于实质的挡风、挡冲(如正对大路)的原因。照壁是在风水文化指导下所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西方古典建筑就没有这样的一堵墙。照壁在建筑上的意义,除对视线与景观的操纵(隔景与对景)、对入口空间的塑造、对象征造型的运用外,最值得注意的还在于它运用手法的灵活,即要从实用的房屋或连续的围墙中抽出一段来,独立地使用在空间中。如果不是对墙壁有透彻的了解和经验,是难以创造出有如此价值的建筑形式。
照 壁
木雕大门
苗族人民对窗艺的追求不亚于门艺。三间屋在大门两侧开窗,大小约米,四间屋同样,另外在穿枋以上每间同样开窗,装饰后房间开窗与前正屋不同,也极讲究。窗户开启较小,主要功能用于透光、通气。
当然,苗族部分围墙建筑也少不了开启窗户。围墙之内实现与自然界的情景交流,于是便诞生了精神文化意义丰富的窗。虽然窗具有一定的挡风、采光作用,但这不是人们在墙上开窗的全部文化原因,因为门也具有这样的实用功能。为求通风、采光,多开几扇门即可达到目的。问题是,人们在设门之外,又须开窗,因为在文化功能上,门与窗不能互相替代。
在审美上,不仅人们通过窗户对自然进行观赏有一种特殊的美的享受,而且花窗之类本身的造型、花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苗族花窗中的艺术,是以苗族深厚的文化为积淀,运用美学原理而创造的花格艺术。它完全打被了整块石墙或砖的实墙的冗长感和沉闷感,营造了一个开放式,较为通透和秀逸的良好氛围。漏窗本身的种种花式,具有千姿百态的均衡美,人们在生活中,视线不时穿越漏窗,步移景生,造成动观的意境,丰富了室内与室外的协调与匹配,增加景观奇趣诱人的生动画面。梁武帝在《子夜歌》中写道:“朝日照绮窗,光风动纨罗。”大文豪王维在他的诗里留下不少描写窗的名句,如“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登辨觉寺》)“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春日上方即事》)“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月幌花虚馥,风窗竹暗喧。”(《冬夜寓直麟客》)。据罗哲文主编《中国古代建筑》一书,清代官式建筑的砖墙,“一般内部的隔断墙、扇面墙和外部的坎墙,如用砖砌,在和柱子相遇处要做出八字留柱门,因而柱之两侧还要各按柱径四分之一加厚,故其墙厚是一个半柱径。至于檐墙山墙在用砖砌时,比内墙要厚一倍,达三个柱径”。
照壁艺术
保存完好的挡匪石头墙
在湘西苗族中,各支系的厨房设置都极为讲究,在花垣县境内的龙姓、麻姓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在正屋左边加一偏房,作为厨房,左右边加一偏房作为猪牛羊圈和厕所。正房的左边设置火坑,冬天方便煮饭或平时取暖会客,中间立神龛,右边则为粮仓和放农用具。从后二桂用木板装饰,内为卧房它的排列是,左为主事当家人卧房,中间卧为老年人,右边为小孩卧房。第二种一般家庭三间房的安排是,左边屋为厨房兼火房,中间为神龛,右间为厕所,放置农用具等。卫生状况和居住条件远不如第一种,防火系数也较差。第三种是富裕户的四合院式双边吊脚楼。四合院前正屋堂屋,左边房为厨房,后堂屋会客或议事场所,人居边房或楼上房。双吊脚楼,左边吊脚楼为厨房,右边吊脚楼为女儿绣花楼,左正屋设火坑,方便会客或烧火取暖,中间为正堂屋,设神龛,右边为粮仓或堆放各种用品。在苗乡,正屋立四间或五间者不少,居住条件更加宽裕,厨房、火坑、卧室的设置原则相同。凤凰和吉首市的吴姓则不同,厨房和火堂在右边,有的家庭条件好的左右从二挂处用竹子或木板装隔成卧室,中间通底,从前至后,一踏进大门,一眼看到后。有的家庭条件较差的用黑蚊帐,放置在间房的后靠墙处。需要指出的是,花垣县与吉首市的某些地方石姓原本是一家,厨房的设置与龙麻姓氏相同,由于一个特别的风格,将石分为两姓,即石姓和时姓,居屋的设置也发生变化,究竟是什么样来历,有苗族民间传说解惑。
日期: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