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苗寨·天地合一
白岩村美景
从总的地势看,湘西苗族居住在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群山巍巍,环抱苗寨,从而构成苗族建筑生态环境天地合一的格局。在这样的环境中,苗族建筑构成较为完整的一个文化体系,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要看个究竟,我们将随着流逝的时光,捕捉历史的遗迹。
据《花垣县志》载:“清代,民国时期,其基本建造方式是以立柱、爪子、穿枋、檩梁等组成屋架,用榫卯和斗拱连接,使之晃而不散,摇而不倒。”立柱多采用方形青石砣垫底,大富人家还请石匠将石砣打成棱形、金瓜形等,有的还雕刻龙、狮等图案。木房屋大多数盖瓦,少数盖杉木皮或茅草。一般的房屋四周多用木板装壁,富裕人家屋内装天楼地板,有的砌封火墙,农村房屋的正面用木板装壁,其余3面用小山竹或箭竹编壁,壁面上糊黄泥牛粪,室内用木板装房,部分地方亦用土砖或石头砌墙。沿河两岸或山坡地建房,一边靠长木柱支撑悬一排金瓜柱于檐下的“吊脚楼”。乡村富裕人家住房砖砌墙,安木楼枕和屋檩,装木楼地板,盖青瓦屋面,墙壁用石灰抹面,造型为骨牌式,住宅只分间,不成套。
我们不难看出,苗族的民居,以其匠心独运、刻意经营而成为建筑艺术的瑰宝;以其因地制宜、巧借风水而成为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其注重伦理、姓氏族居而成为民族文化的表现;以其递嬗迁变、盛衰兴败而成为社会历史的见证。那些在崇山峻岭中的古老苗寨,它们背负历史而昂首苍穹,迎送多少寒暑,阅尽多少春秋,以满身沧桑进入新的时代,维续着平静的生活,使苗家人平凡的生活有序进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炊烟天天升起,鸡犬日日相闻。
苗族建筑,也有人称之为乡土建筑。它是原始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人们可以从中看到纯粹的原始形态。它民族特色浓厚,乡土气十足,反映了一个民族在特定地域所独具的生活理念。它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反映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生活方式。它的实用性和功能性都是民族成员独创,并与民间习俗相结合,成为民俗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场所,其本身也构成民俗环境的一部分。苗族人民在建筑营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能工巧匠,他们的营造实践经验与建筑成就为中国和全人类增添了物质和精神财富,保存至今的民族特色建筑仍对我们现代建筑创作富有启迪,同时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也有参考的价值。现存的充满智慧的民族建筑艺术形式,朴素而深奥的建筑哲理,臻于完备的营造方法,种类多样的建筑装饰,独特的木制工艺,石雕工艺,瓦艺等营造技艺,分布广泛的各种建筑类型,以及古建筑遗址、遗迹等,都是苗族人民悠久历史、信奉天地合一理念的见证和古老文化的再现。
苗寨石木结构民居建筑
日期: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