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研究文章 > 建筑研究

苗族建筑优雅别致的曲线美

作者:龙杰 【字体:

苗族古建筑是采用木制结构,而木制结构的建筑物其寿命是很难持久的。这种建筑风格,它有着一种结构的震慑力和感染力,层层交叠的斗拱像古生物的壮硕的躯体,只因承受了无法蒙受的委曲和重压,而藏头缩尾,在极剧的痛苦中将自己折迭起来。这是一种最稳妥最牢固的姿势,千万年都不会松动变形。无疑,它已经成了苗族建筑的一个符号,一个最具表现力和穿透力的符号。令我震撼的是它是一个痛苦的符号,一个扭曲的符号,千万年来凝固成一个永恒的象征。虽然只是个三开间居多的屋子,但造型端丽,结构简洁,是典型的民居建筑。平缓的屋顶、深远的挑檐、舒展微翘的翼角、简明受力的斗拱,侧角的木柱、升起的梁枋、高昂的鸱尾、两端升起的叠瓦屋脊、叉手、直棂窗等等。

 

01181800_013(1)_页面_136

木匠特殊字符

 

不信你看看,在味道极浓的拉门上端,挂着那位迭名先生的狂草,苍劲有力的笔触,隐隐可以感受到一种来自远古的飘渺的神韵。若坐在这个独特的空间里,你会感到从未有过的舒服。从而增加了一道不平淡的天际线,让人滋生一种柔情,一种怀念,一种对过去岁月的怀想。看着石墙灰瓦,疏朗院落,古色古香,韵味幽悠。这就是一首民风古朴的叙事诗。如要获取灵感,你干脆走进那崇山峻岭,风餐野露,真正感受到了大山的磅礴气势。在他那敞开的广阔视野中,一定有着神灵的祥云在他的头上翻飞,或者说他那被大自然熏染的性情会把那一座座朝他涌动的山脉幻化成一片姿态各异却同样娇媚的女人朝你翩然而至,扑向你的怀抱。你要选择一个最美丽的苗家姑娘,那就是阿雅、阿娜、阿芳!

 

在苗族建筑中,曲线常给人带来与直线不同的各种联想,如抛物线的流畅悦目,有速度感;螺旋线给人升腾感和生长感;圆弧线的规整和稳定,有凝聚向心的力量感。在人们的视角中,建筑内部的曲线总是比直线更富变化,显得丰富与复杂,从而打破这种呆板僵硬的感觉,使环境更具人情味和亲切感。

01181800_013(1)_页面_137

苗家吊脚楼

 

民居是极富文化内涵的载体,而文化的本质实际上是人的自我生命在其活动的展示,文化的本质则是人自身的生命存在。仔细品察,人们不难发现,苗族民居在物质形态的构建上往往不甚研究,是因陋就简、顺乎天道的人本意义,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夫宅者,用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规模,非夫博物明贤而司斯道也,宅者人之本。”不仅如此,古人还以为“宅以形式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的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连续,地与天之间的连续,文化与自然之间的连续。”①(①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第495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因地制宜,各抱地势,山环水绕,循环往复,从而创作了富于苗族色彩的传统民居形态,这些千姿百态的民居,不难发现有一个主要的特征,那就“是石路不经到尽头,一步踏入千条途”的诗意境界的文化昭示。在解决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关系问题上一贯遵循了遵重自然、和谐营造的哲理,自始至终显示了难能可贵的生态智慧。尽管这种生态智慧不是以今天所谓的技术理性的思维方式来呈现的,而是以直觉整体意会与“天人合一”的整体意会的体味方式来感悟的。正是因为这种直觉整体意会的思维方式反倒比技术理性思维更容易认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容易体验到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客观需要。“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自然。”①(①《老子》);。并且“天地与我齐一,万物与我并生”②(②《庄子》),从而达到“万物负阴抱阳,充气以为和”③(③《老子》)。的境地。苗族古代的这种生态智慧若以西方技术理性为补充,以促进其直觉思维发展为现代的系统思维,可望使这种朴素的生态智慧升华为完美的生态智慧。笔者在这里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关注苗族民居研究并予以深层次的思考,并非哗众取宠、故弄玄虚,而是要提请人们面对物欲横流、生态失衡、诗意荡涤的现状而提出的警示与启示。

01181800_013(1)_页面_138

来源:《湘西苗族建筑文化》
日期:2007-06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