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天然和谐的自然美
人是有感觉、有思想的高级动物。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广阔无际的天地,人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人们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得到较大满足时,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就越多、越强烈、越迫切。人的精神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增长是与社会的文明程度及其发展速度成正比的。因此“,建筑师应更进一步地去了解人类,从而创造一个更有益于人的环境,更有收获、更愉快的感受。建筑是为人服务的。”①(①约翰·波特曼语。)所以,孤独了需要有人陪伴,而人太多时又想独自清静;在城市环境里住久了的人总向往寂静的田园生活,而在农村生活久了的人又希望领略那都市的热闹繁华气氛等等。
高山台地型苗寨——空间形态的险峻美。在湘西州苗乡,这类村寨为数不少;村寨多建造在高山台地之上,有的地势险要,周围多沟壑、河流或其他自然屏障,一般只有一条或两条路与外界相通,易守难攻。如德夯的吉斗寨,雅酉冬卫村。这类村寨的形成与湘西的历史和生存抗争有着直接的关系,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其次是地势平坦、开阔,形成区域性地势。如腊尔山台地,吉卫台地等,寨落建在平坦的坝子上,独具特色,这类地方耕种条件较好,生活较为富足。
分散型——空间形态的自然美。这种类型在湘西苗乡占主要。
各村寨结合自然地形,在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劳作半径进行选址建设。这类村落在湘西苗乡比比皆是,形成了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村寨群体。这类村寨的最大特点是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每一个村落的人们都有一个合理的耕作半径。
山区苗寨
吉多苗寨
这些苗寨与大自然的有机融合是湘西苗族民居选址与造型的主要特点。在顺应自然的大环境下,小环境范围内强调与自然的充分结合。如吊脚楼多建在临河、临溪边,与局部地形、地势的结合;大坡曲型屋面与山坡的协调。“风水学”的讲究也一直影响着湘西苗族民居的选址。如“背风向阳”“、山环水绕”“、通气纳福”等。这些对大自然的地形地貌崇拜的结果,决定了民居的位置、房屋的方位、大门的开启方向,这使得建筑的选址融入自然环境之中。
建筑体量、尺度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体量与尺度是反映建筑形体外观的重要因素。湘西苗族的先民对本地的高山、河流、高树、巨石体现出的超人的巨大的体量,由衷地崇敬和惊叹,同时又带有几分恐惧与折服。在这种心里支配下,建筑的体量与尺度只能是臣服于超人尺度之下,依附在自然山水之中。湘西苗族的民居建筑无论是群体,还是单体的尺度,都反映出对大自然的遵从。①(①吴春明:《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充分体现湘西城镇的民族特色》。)
事实上,天然和谐的自然美同样反映在风水术上。风水术不仅是苗族传统丧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苗族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因子。风水活动不仅是苗族传统丧葬习俗的主要特色,而且也是苗族传统古老民俗的独有现象。大至大型工程,小到建房造屋,总之,凡是需要“动土”的建筑活动,都离不开风水。
苗寨
山青水秀的苗家山寨
我们所讲的环境相对中心事物而言的。以中心事物为圆点向周围扩展,环境与中心事物各在不同的子系统中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机体。
人类的生产、生活系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制并反作用于周围的环境系统,人类社会系统首先直接或间接地由环境中输入劳动对象,并在技术和自然力的协同作用下对其加工重组,最后又以种种物质形态输出到环境系统中,作为环境的新生要素,这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复杂关系。而如何对外在的环境系统进行选择,则是风水阳宅理论的核心内容。风水名著《阳宅十书》第一书“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若大形不善,纵内形得法,终不全吉。”
这种主张完全符合人们的审美观,一语道破天机。阳院理论是在理的,总的来讲,住宅环境选择的理想模式是:地基宽平、背山依水、交通方便、景色优美。正如一道歌诀所吟:
阳宅来龙原无异,
居处须用宽平势。
明堂须当容万马,
万堂门庑先立位。
东厢西垫及庖厨,
庭院楼台园圃地。
或从山居或平原,
前后有水环抱贵。
左右有路亦如然,
但遇返跳必须忌。
水木金土四星龙,
此作住基终吉利。
惟有火星甚不宜,
只可剪裁作阴地。
春到苗寨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自觉与不自觉地遵循这一原则。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它又得到进一步发展,总结出了一套更为详细的理论。“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之地。”对此,我们若抛开吉凶、贵贱等传统的、独特的修辞手法不谈,单就景观和功能来说,也不能不承认它确实是一块“最贵之地”。你看,它的左边有淙淙流水,既解决了饮用洗涤等问题,也给住所平添了一处自然景观,并滋润出草木以无限生机。你看它的右边,是一条长道,一条通向远方的坦途,这不就解决了大半的“行”的问题了吗?你瞧它的前边,是一洼“污池”,看来,下排水也不成问题了。最后,你再仰视它的背后,那里有一座气象万千的丘陵,犹如林山花园,无须宅主把它搬到园内,就可以为之增辉,从而收到园林家所谓借景之效果。这样的宅地不是“最贵之地”,哪儿是“最贵之地”?
“凡宅东下西高,富贵英豪,前高后下,绝无门户。后高前下,多足牛马。”“凡地,东高西低,生气降基;东低西高,不富且豪;前高后低,必败门户,后高前低,居之大吉。”这些也不无道理。因为,宅基如果东高西低即左高右下,那么庭院内上午的采光量定然大为减少,而下午的采光量则相应增加。这在“夕阳”不如“朝阳”好的社会心理定势下,自然是一种蹩脚的选择。何况湘西冬季多刮西北风,若宅基东高西低,而东西院墙又对称等高,那么,院内接风量就必然有所增加,这对于以烧火方式取暖的湘西人来说,不能不是个问题。因此,在无平坦宅基的情况下,宁可“东低西高,不富且豪”,也不能“东高西低,生气降基”。前高后低也同此理。因为,湘西苗族民居多坐南朝北,院门也多开在东南部。假如前高后低,即南高北低,那么,不仅采光不好,使宅内阴湿寒冷,而且外人造访进门后需要往低处走,视角会由仰转平,这无疑将使宅主原应具有的居高临下的心理丧失殆尽。长此以往,即使“门户”不绝,也很可能患上抑郁症一类的心理疾病。因此,要想“世出英豪”“、多足牛马”,还得“后高前下”。
“凡宅地形,卯酉不足,居之自如;子午不足,居之大凶。南北长,东西狭,吉;东西长,南北狭,初凶后吉。”此处,卯酉是指东西向,子午指南北向。子午不足,院落的长度就会短于宽度。那样,不仅景深不够,无美感可言,而且外人一进院落,走不了几步就到客厅,这对于从容待客(比如在不速之客造访入屋前,抹掉桌面上的积尘,或者撤掉杯盘狼藉的餐具什么的)也极为不便。故自然不似“卯酉不足”那样“居之自如”了。
土石结构民居
“凡宅,东有流水达江海,吉;东有大路,贫;北有大路,凶;南有大路,富贵。”这是对交通环境的选择。所信奉之道理,有些是出于功能考虑,有些是出于审美要求,有些则纯是信仰使然,大约东为陶朱之地“,有流水达江海”,故意味“财源茂盛”。但东有大路,便主贫穷,这是因为湘西苗族民居大门多开南方,倘若东有大路,则内气外泄,内财外流,因而主贫。“北有大路凶”的原因则可能是坐北朝南的民居,其正房位于院落的北部,因此,如果北有大路,那么,车马经过房后,定然喧闹不静,屋主人但闻其声,不见其影,白白受其影响,因而自然不是一种优良选址。相反,南为阳,南有大路,则大吉大利。
“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干燥无润泽者凶”。“凡宅不居当冲口处,不居寺庙,不近祠社、窑冶、官衙,不居草木不生处,不居故军营战地,不居正当水流处,不居山脊冲处,不居大城门口处,不居对狱门口处,不居百川口处”等等,其道理都不言自明。
对于阳宅选址的具体细则,一首《何知经》,也以设问自答的形式进行了详细而又生动的描述。其中有这样一些话颇为玩味:
何知人家贫了贫?
山走山斜水返身。
何知人家富了富?
圆峰磊落缘朝护。
何知人家贵了贵?
文笔秀峰当案起。
何知人家出富豪?
一山高了一山高。
何知人家破败时?
一山低了一山低。
何知人家出孤寡?
瑟瑟侧扇孤峰斜。
何知人家少年亡?
前也塘兮后也塘。
何知人家吊颈死?
龙虎颈上有条路。
何知人家二姓居?
一边山有一边无。
何知人家悖逆有?
龙虎山斗或开口。
何知人家被火烧?
四边山脚似芭蕉。
何知人家女淫乱?
门对坑窝水有返。
何知人家常发哭?
面前有个鬼哭屋。
何知人家不旺财?
只少源头活水来。
何知人家受孤栖?
水走明堂似簸箕……
总之,天然和谐的自然美是苗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间我们可以了解苗族人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开发与运用。
日期: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