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研究文章 > 文学评论

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考古之皂市下层文化

作者:周明阜 【字体:

洞庭湖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代表有承袭发展关系的三类文化,即澧县的彭头山、石门的皂市和安乡的汤家岗文化。皂市下层文化分布范围已遍及洞庭,有慈利、石门、临澧、澧县、津市、常德、桃源、南县,即包括澧水下游和沅水下游,胡家屋场和坟山堡遗址为其典型代表。皂市下层文化的石器仍以打制为主,打制石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砾石器,即用石英砂岩、砂质岩等打击剥落石片、稍事修整或不加修整就使用;另一类为燧石小石器。陶器在制作上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泥条叠筑和地下陶窑。纹饰改变了粗乱绳纹为主的彭头山文化状态,刻划纹空前发达。器形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圈足和平底,镂孔圈足和亚腰双耳最具特征,但当时,圜底仍然为大宗器形之首,还出现了最早的彩陶和白陶。

来源:《凝固的文明》
日期:2006-09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