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语言习俗
侗族有自成体系的语言,我们作调查的第六区(即中和区),全区居民不论男女老少都会说侗话,大部分青年壮年兼懂汉话,老年人、小孩有不习汉语的,但没有不娴熟侗话的,他们在小学里用侗话讲解课文,外来的干部在这里住上一年半载,也会懂一些侗语,因为这里是通行无阻的。侗话的保留是侗族依然表现为一个民族的主要因素。侗族语言,以形容词置于名词之后,如“白衣”是作“衣白”,吃“晚饭”则吃“饭晚”,凡动物名词之前都是一冠词,如羊曰“多地”,鸡曰“多介”,鸭曰“多笨”之类,日常生活所用的语言,大致够用,如遇新事物则取汉话中的新词汇,如“姓杨”、“姓吴”、“压迫”、“解放”等等。侗族只有语言,无文字。所以侗话不免随地域而有若干音调上的变化,但基本上是相同的。侗话仅通行于民族聚居区,以晃县作中心,周围不出数百里,所以有志到外面工作的,都学习汉话,如无有计划的提倡鼓励,则侗话的通行,必定会与日俱减。侗族的风俗习惯,到今日业已十九汉化,几乎无特殊痕迹可寻,他们一般称为汉族,加之又聚族而居,所受汉族之欺侮与歧视并不太甚,所以他们精神上,并没有什么自卑感,这点与瑶胞显然不同。他们有买卖奴隶的习俗,过去汉族的贫苦农民当荒年饥岁,无以聊生时,每每由贵州、湘西各县逃荒到这里,被当地地主或农民收买为奴隶、奴婢、妻子。他们迷信多神教,凡儒释道巫概在信仰之列。我们搜集了大量的迷信书本,如驱魔送神迎仙的咒文等等。他们一有点事就求神敬鬼,生病少有吃药,只请民间草医看病,还请巫驱魔。这去不论男女,头上缠一块帕子,妇女喜戴银戒指、手圈,妇女所织的土布厚而且坚,因此不喜购买外来布匹,这和瑶人不知织布的情况不同。侗人喜唱歌,凡历史故事都编成歌本,歌声低调而呜咽,与瑶歌同。男女爱情是用唱歌做媒介的,在一定的节日,一定的山坡,男女都赶去唱歌,叫做“赶坳”,有和悦的就交换东西,成了朋友。据说妇女身上带有刀子,如有哪个男的抢她们的帕子或带子,向她求爱,她同意就让他抢去并交换东西,不同意就抽出刀子来防御。这里的蒲姓是苗族,杨姓是侗族,他们两宗的风俗习惯是有些不同的,例如蒲姓死了人,戴黑孝,用苗老师;杨家戴白孝,用巫师;蒲姓以十二月二十九为除夕,杨姓则否。
日期: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