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研究文章 > 语言文字研究

侗族语言的调查与侗族文字的创制(二)

作者:王建荣 【字体:

  中、南、北三路调查人员于19573月先后回到贵阳,4月开始按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进行整理,整理内容如下。语音方面。使用材料范围是1600多个各地同源的单音节词(其中有若干是部分地区有词汇差别的),本民族固有词、古代汉语借词、现代汉语借词三个方面。它们的比例数为211。根据以上材料进行归纳、综合和分析,制出各调查点声、韵、调表和例字,各调查点声、韵、调分合对照表,各地语音变化和例字,声韵、调配合表等项工作。同时分析本民族固有词和汉语借词在语音系统、方言对应中所表现的共同性和特殊性。然后根据语音方面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初步提出划分方言、土语的意见。词汇方面。使用材料的范围是3500多个不同性质的词,以声、韵最多的从江贯洞话为依据、制出各调查点词汇对照表。接着又以榕江章鲁话的材料为基础,适当参考其它点,着重分析了合成词的构词格式。词汇的比较是根据调查时的体会和整理时的初步探索,按全部调查点词汇相同的程度,分为几个组。每组根据普遍性大,使用人口多,并适当照顾地区等项条件,各选12个代表点。这样一共选了8个代表点,交叉互比25次,求出异同的百分比。然后就词汇方面的情况与语音方面的情况相比较,进一步确定划分方言、土语的依据。语法方面。使用的材料首先是调查大纲578句语法例句,把各调查点的材料进行比较,找出各点的异同作为参考,最后将语音、词汇两方面的异同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方言和土语。经过这样反复比较和分析,语言材料说明侗语应当划分为两个方言,即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在南北两个方言内部,各地仍有一些差别,还应划分不同的土语区,即南部方言的榕江章鲁、通道的陇城和陈团、龙胜的平等、三江的独洞、锦屏的启蒙为第一土语区;黎平的水口和平途、从江的贯洞、三江的和里为第二土语区;大苗山的寨怀、镇远的报京为第三土语区。北部方言内部,天柱的石洞、三穗的款场、剑河的小广为第一土语区;天柱的柱溪、新晃的中寨为第二土语区;锦屏的大同、靖州的滥泥冲为第三土语区。鉴于南部方言使用侗语的人口多,因而代表性比较大,应该作为侗族创制侗文的基础方言,榕江章鲁话在整个侗语中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又便于北部方言的侗族人学习,应当作为创制文字的标准音点。

  19579月,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区)的侗族代表和有关领导在贵阳举行了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预备会议,到会同志就侗族创制文字问题交换了意见,认为中国科学院语言调查第一工作队侗语工作组以上关于方言和土语的划分是符合侗语的实际情况的,并建议为正式的科学讨论会作好准备。预备会议之后,侗语工作组又深入侗族地区作进一步补充调查,根据预备会议要求,设计了侗族文字方案(草案),提交1958年侗族语文科学讨论会正式讨论。

来源:《湖南侗族百年》
日期:1998-12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