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语言文字

土家语词汇:呆呆嘟与咚咚喹

作者:游俊 【字体:

溪州竹枝词中嵌入有与土家族民间乐器有关的土家语词汇,如“呆呆嘟”。它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吹管乐器(咚咚喹)。如今这种乐器都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春上庙敬彭公,唯有土家大不同。各地嗬同摆手,歌声又伴‘呆呆嘟’”。——这是清代永顺县土家族文人彭勇行描写土家族新春举行“舍巴日T00124_00_8活动的动人场景。“舍巴日T00124_00_9是土家族最隆重的节日活动,一般是在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举行(也有在三月或五月举行的),节日期间,每晚要祭祀祖先,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演毛古斯等。这首词中所写的“呆呆嘟”也是土家族民间乐器“咚咚喹T00125_00_1的别称,因为“咚咚喹”演奏时有很多曲牌,其中就有“呆呆嘟,呆呆嘟,呆嘟呆嘟呆呆嘟”的唱念法,故土家语儿语也把“咚咚喹”叫作“呆呆嘟”。“咚咚喹”是土家族民间单簧竖吹乐器,用细竹管制作,管身长1520厘米。内径0.41厘米。竹管上端留有竹节,在节下切一斜口劈出薄片为簧。管身正面将外皮削平,管壁开有三孔或四孔,一端切断为空管音孔。有12355123两种不同音阶的体制。咚咚喹的曲牌丰富,一般都有固定的标题,表演时有独奏、齐奏或合奏等各种不同的演出形式。因此,“歌声又伴‘呆呆嘟’”就是对土家人边唱山歌边吹“咚咚喹”的生动写照。

来源:《土家文化的圣殿:永顺老司城历史文化研究》
日期:2014-04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