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生产习俗 > 渔猎生产

白族的摸团鱼与抠黄鳝

作者:谷中山 【字体:
除了捕鱼之外,人们还会采取徒手摸鱼的方法,但鱼由于身体较滑,容易从手中挣脱,因此也要讲究摸鱼的技巧。本集内容为您讲述白族人摸团鱼与抠黄鳝。 团鱼是白族的叫法,因体形如团,故其名。团鱼学名称鳖,也有的地方叫脚鱼、甲鱼、水鱼、王八,形似龟,背无纹,边缘柔软。 团鱼虽曰鱼,但与一般鱼类不同。它无鳞有甲,靠四肢间的蹼游行,离开水后,仍能生存,一般时间不出来活动,很难见到它。但每逢夏季初秋时,它却常冒出水面,有时爬到岸边的岩石上晒壳,或喜爱到沙滩上卧沙,而母团鱼的卵,也都产在沙洲上。所以,夏季是捕捉团鱼最佳时期。由于团鱼多藏于水中岩穴沙滩之下,捕捉时都必须用手去摸,故白族人称捕捉团鱼叫摸团鱼。 广大山区,溪河纵横交错,适宜团鱼生长。每逢盛夏,不少人都走出家门去摸团鱼,能者一天能摸上几十斤。摸团鱼的关键,是要掌握团鱼的习性,能辨别它活动的迹象。会摸团鱼的人,只要在溪沟河滩边一看,就知道水潭四周有没有团鱼。如从岩石下面和河边的沙子上观察,若有团鱼,沙就会形成圆状,叫“鱼在月团圆,鱼去月半边”,意思是说,如果团鱼在沙中的话,其沙呈斗笠形如满月一般;如果离开了,因它是向前爬行,掩在背上的沙向前移去,其后半部就少沙了,形成斜面,故称“月半边”。这就是根据团鱼在沙中生活的迹象而判断的。从周围岩穴中痕迹也可以断定,叫“有鱼岩光光,无鱼泥漫漫”。团鱼是爬行的,若此处有团鱼,岩穴口就自然爬得“光光”的,否则就是青苔“漫漫”。 摸团鱼,除用手摸之外,还有就是用一根约一米长的带钩的铁丝来钩。因为有的岩穴,上窄下宽,手无法伸进,还有的岩穴太深,手无法达到底部,这时只好用铁钩去钩,方能捕得。 团鱼全身是宝,不但其肉香鲜味美,营养丰富,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而且其甲可入药,还可熏烟驱蚊。 除了在溪沟河里摸黄鱼,白族人也在腊水田里抠黄鳝。白族聚居乡镇多地处河谷,处处有山泉流水,稻田多为“腊水田”。腊水田里鳝鱼多,民间捕捉活动十分普遍。 鳝鱼,因皮呈黄色,故白族叫它为黄鳝。它一年四季都在上面有水的泥土里生活,只有夜晚才出来活动觅食,一般很难捕获,只有在插秧后的五六月间,因水温增高,泥土中的气压增高,它才出来在稻田掩塍边上打洞,作为安乐窝。白天,它躲在安乐窝里不出来,只有夜晚才是捕它的最好时机。捕捉黄鳝,要用手指伸进洞去抠,故白族称捕鳝鱼叫抠黄鳝。 抠黄鳝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要活捉它,并非易事。黄鳝在泥中打有进出两个洞口,在抠之前,要先将两个洞口找着,一般相距尺多远。动手时,要先用左手食指堵住一个口,右手食指顺着另一个口往前抠,如果抠的是它的出口,它会咬着手指,这时就可顺手拖出来,将其捉住;如果抠的是进口,它会往前溜,当遇到被堵时,会猛力冲击,逃出洞口,向田间游去,这就要看抓黄鳝的技巧了,最好是要一手擒住,否则躜入混水泥里就无法找着了。抓黄鳝时,如果拦腰去抓,当时虽然抓住了,但它很快会从手中溜走,因它身上生有一层涎,滑溜溜的。会捉黄鳝的人,他们往往是将中指单独向前伸出,其余四指首先弯曲,待横向靠近黄鳝时,猛地弯曲中指,将黄鳝死死地卡在中指与食指和无名指之间,鳝身会自然被扭弯,就是鳝涎再厚,也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只好就范。 白族聚居地溪河谷众多,捕捞活动多姿多彩。下一集我们将为您讲述白族人捕泥鳅和捞虾米的内容。
来源:《湖南白族风情》
日期:2006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