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瑶族的传统节日
瑶族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传统节日分为宗教性节日和生产生活性节日。传统的民族节日象征瑶族人对于生活的情感,承载一个民族的文化气息。
-
瑶族盘王节和打古堂
人们敲起小鼓,打起小锣,碰响小钹,吹起竹笛,挥舞镰刀锄头,边歌边舞。如有路过汉人,只许观看不许笑,笑则拖进古堂地,用牛角灌酒,灌醉后涂成花脸送出场外,让其自醒。活动结束后每人分一斤猪肉、半斤酒、半...
-
土家族过年
土家族过年比汉族提前一天,即农历腊月月大时在二十九日,月小时在二十八日。传说明代嘉靖年间,江浙沿海倭患肆虐,朝廷征调湖广土兵打击倭寇。因为时间紧迫,为使即将奔赴抗倭战场的将士过了年再走,只好提前在...
-
土家族的摆手节和跳马节
摆手节在土家语叫“舍巴日”。“舍巴”,土家族对祖先的泛称;“日”(读上声),“做”的意思。“舍巴日”可汉译为“做敬祖先的事”。“摆手”,见于清方志及文人诗词,“节”为当代人所加。活动区域遍布龙山、...
-
土家族的七月半和八月十五
民间流传阴历七月半,阎王放开了鬼门关,让所有的鬼魂都回家看儿看孙。七月十四日晚上十点左右,端一碗饭和一盘肉放在坪坝外,给已过世的家人烧一堆纸,点一炷香。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土家人煮新米饭,炒猪肉、新...
-
土家族的节庆
风风雨雨中,最醒目的日子是节庆。她,神采飞扬,光鲜照人,让人们享受欢乐、学会感恩、铭记历史。一个节庆,就是一幅风俗画,装裱在流动的一年四季里。 把所有的内在的和外在的担子都卸下,把烦恼、忧虑、伤...
-
土家族的三月三、四月八和六月六
土家歌谣道:“三月三,蛇出山;做蒿粑,扎蛇眼。”“三月三”到了,人们做蒿叶粑粑,据说吃了它就会少遇蛇族,即使碰见,蛇也会闻蒿生畏,躲进洞里。蒿叶粑的外形有枕头形、三角形和“马打滚”几种形式。内馅有...
-
侗族春季的节令
正月初一,鸡叫头遍时,大人要起来放年炮,谁早谁最吉利。用十二个大炮竹,每个代表一个月,若全都响了,便表示全年大吉大利,某一个月的炮竹不响,则表示到这一个月要注意防止灾星。